12月1日,信阳市茶叶协会发布一则公告,称“信阳毛尖”中式精酿啤酒侵犯“信阳毛尖”商标权,要求生产及销售方本月底前完成整改。
这则公告引发热议,在有关帖子评论区,有网友对这一要求表示支持,认为目前带有“信阳毛尖”字样的啤酒产品种类繁多,支持保护知识产权;也有网友对这一要求表示不解:“信阳毛尖是全体信阳人的,还是茶叶协会这样的民间组织的?”
12月4日上午,正观新闻记者就此事联系到信阳市茶叶协会秘书长张久谦,他表示:“协会注册‘信阳毛尖’商标已有20多年,正如我们发布的公告所说,市面上销售的‘信阳毛尖’啤酒等产品,产地不一,品质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信阳毛尖’的品牌声誉。根据相关规定,证明(地理标志)商标不能在其他产品上做商标性使用。此外,改名叫其他名字的‘毛尖啤酒’,则不在这个范围之内,只要不用‘信阳毛尖’四个字即可。”
正观新闻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受访者,多位受访者对市面上流行的“信阳毛尖”啤酒产品表现出兴趣并愿意尝试,但对其是否确实含正宗“信阳毛尖”产品表示顾虑;个别受访者则认为是噱头,并表示不会尝试。
“信阳毛尖”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人为信阳市茶叶协会
正观新闻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商标网检索发现,含有“信阳毛尖”字样的商标目前有21项记录,最早以“信阳毛尖”四个字为商标的申请人为信阳市茶叶协会,商品范围为“茶,茶叶代用品”,申请日期为2001年12月24日,注册公告日期为2003年3月14日。
值得注意的是,“信阳毛尖”的商标类型为“证明(地理标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六条,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中国商标网“信阳毛尖”商标详情页
此外,公开资料显示,信阳市茶叶协会组织类型为社会团体,其业务主管单位为信阳市农业农村局,登记管理机关为信阳市民政局。
律师解读:跨类别或误导性使用“信阳毛尖”商标构成侵权
针对网友质疑的信阳市茶叶协会是否能代表“信阳毛尖”,及其公告是否合乎法律程序,正观新闻联系了知名刑事辩护律师、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进行解读。
付建认为:“信阳市茶叶协会发布的公告具有法律依据。‘信阳毛尖’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生产经营者使用‘信阳毛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应当经商标注册人信阳市茶叶协会许可,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若企业或组织在非信阳毛尖茶品类产品生产销售宣传中商标性使用‘信阳毛尖’字样行为(跨类别使用),均属于侵犯“信阳毛尖”商标权。商标注册人信阳市茶叶协会以及合法使用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信阳毛尖茶生产经营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有权对商标的使用进行管理和维护,禁止未经许可的商标性使用行为。”
付建还补充解释了相关法律知识:“地理标志在我国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模式进行保护:一是通过注册为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进行保护,二是通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PGI)进行保护,三是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AGI)进行保护。信阳毛尖是证明商标。若他人未经许可使用该商标,且无证据证明其商品产地及品质符合证明商标特定的要求与条件,导致消费者误以为该商品产自于该地理标志特定区域且具备特定品质,该行为一般认定构成侵权。”
统筹:石闯 李记波
编辑:高畅韵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