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金水区,南阳路与黄河路交叉处向东200米路南,有一条老街,名为海滩街。它得名于一个已经不复存在的寺院——海滩寺。据说,这座寺院曾是郑州名刹,隶属嵩山少林寺下院。
不管是海滩街还是海滩寺,似乎都与郑州这座内陆城市格格不入,毕竟郑州与海的距离,用“十万八千里”来形容也不为过。为什么与“大海”毫无瓜葛,却偏偏以“海滩”命名?
海滩街,金水文旅云/图
海滩寺的得名——
黄河泛滥,佛像现身
从前,这里曾有一条黄河支流,河水时而温柔如绸,时而狂暴如兽,让村民们饱受水患之苦。有一年,洪水再次暴发,肆虐的河水泛滥成灾,将村庄吞噬于一片汪洋之中。
洪水退去之后,大自然却在这里留下了一份意外的馈赠。大量的沙石与淤泥沉积,形成了一片广袤的滩涂,状如海滩。原本贫瘠的土壤,在沉积物的滋养下变得肥沃,庄稼长势喜人,产量大增。那些因洪水而流离失所的难民,也纷纷迁移至此,使得此地人口逐渐稠密,村民们的日子也愈发富足。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这片洪水冲刷过的土地上,村民们意外发现了一尊深埋地下的佛像。由于佛像体积庞大,最终动员了九个村庄的青壮年力量,才将其挖掘出来。为了供奉这尊佛像,当地人出资修建了一座寺院,就是后来的海滩寺。
还有一种说法是,人们发现的不是佛像而是巨石,还有一对金凤凰栖息在巨石之上。村民们深信,这是上天派遣来拯救他们的神圣之鸟,因此修建寺庙以供奉和祭祀这对金凤凰。
两种传说都流传甚广,为海滩寺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也让它发展壮大起来。《金史·完颜奴申传》记有:“天兴元年春,大兵驻郑州海滩寺,遣使招哀宗降。复以奴申往乞和。不许,攻汴益急。”能够容纳军队驻扎,可见历史上的海滩寺颇具规模。
名列郑州古八景——
海寺晨钟,绵延百年
据记载,海滩寺内殿分为站佛殿、睡佛殿、坐佛殿三部分,还有天地殿、天仙庙、僧房等配殿。寺内殿宇巍峨壮观,苍松翠柏掩映其间,结构别具一格,风景幽雅宜人,吸引了无数周边信徒前来朝拜。鼎盛时期,僧侣众多,香火鼎盛,四季不绝。
在海滩寺内,还有一口硕大的古钟,重达千斤。每当农历初一、十五和年庆佳节之际,附近的男女老幼都会前来焚香朝拜,举行盛大的敲钟仪式。古钟的钟声浑厚悠长,十里之外都能听到。这“海寺晨钟”也成为了郑州古八景之一,为后人所传颂。
海寺晨钟图
清乾隆年间,郑州知州张钺曾作诗咏赞此景:“明灭残星漏已沉,数声清响振祗林。邯郸丰枕擎回梦,输与枯禅定慧深。”描绘了清晨时分,海滩寺钟声在寂静夜空中回荡的景象。
民国五年(1916年)编撰的《郑县志》中也收录了光绪年间郑州学正朱炎昭关于郑州八景的七言律诗八首。其中有一首专门咏叹海滩寺:“何来梵响遏云行,知是海滩寺里声。冷落山门无虎卧,风雷古殿有鲸铿。老僧带人行霸起,客子吟魂乱梦惊。我正荒衙发深省,儿难把握此心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距离张钺的郑州八景诗已有150多年的间隔,说明这期间,郑州海滩寺没有遭受严重的损毁。
然而,好景不长。1927年,在冯玉祥主豫时期发起的全省破除封建迷信运动中,海滩寺被拆除,那口曾声震四方的大钟也被毁坏。“海寺晨钟”从此销“声”匿迹,成为历史的绝响。
消逝与重生——
古老故事,还在继续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海滩寺旧址周围兴建了郑纺机、陶瓷厂、印刷厂等工厂,人们纷纷在此建房定居,一个新的社区悄然崛起。自然而然地,这条道路被命名为“海滩街”,成为区域的新标识。
近些年来,一群充满热情与创意的年轻人发现了这条充满故事的老街。他们将老房子重新装修,赋予了它们鲜艳的色彩与全新的生命。咖啡店、古着店、小酒吧、花店、餐吧等各式各样的店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古老与潮流在这里碰撞出了别样的火花。
海滩街街景,韩思萌 郑文君/图
除了海滩街,附近还有两个地方和海滩寺有关。一个是寺坡,在海滩寺被拆除之前,附近的村民都聚居在寺庙旁边的坡地上,因此得名。另一个则是与海滩寺仅一字之差的海棠寺站。据说,在1952年铁道部规划站名时,恰好有一位湖北籍的调度员在此工作。当铁道部询问车站附近有何知名地名时,这位调度员因方言口音较重,误将“海滩寺”说成了“海棠寺”。等到发现这一错误时,站名已经登记并开始使用。于是,这个因误会而产生的错误名字便一直沿用下来。
如今,在海滩街西北侧的地铁3号线、5号线交会处,“海滩寺”作为地铁站站名被叫响,让这段古老的故事在现代交通网络中得以延续。
编辑:刘鸿桥
统筹: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