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检查检验项目,不同省份价格相差几倍;到医院开几个检查,动辄上千元……这样的经历让一些患者直呼:“检查检验太贵了!”为回应这一关切,近日,国家医保局统一部署各省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推动一些量大价高的检查检验项目合理下调价格,进一步减轻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推进各省间检查检验价格相对均衡。
“检查检验太贵了”,这种声音背后有两个意思,一是检查检验这项服务价格太高,是一种普遍性问题;二是不同地方的同一项检查检验费用相差悬殊。媒体报道提到,全国各省份普遍有2000多个检查检验项目,部分项目价格在不同省份差异很大。“以血栓弹力图试验为例,有的地方360元/次,有的地方只要100元/次,相差好几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主要是一些检验试剂或设备的采购成本虚高导致的。
不同地方医院同一项检查费用相差好几倍,这种状况与采购、流通等环节有关,可能只是极端情况。每个地方的产品采购成本存在差异,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出现价格差异当然是正常现象,关键是要保持在一种合理的波动水平上。为此,国家医保局表示,将根据集采降价情况,结合不同地区价格比较情况,分析检验项目的试剂、设备采购成本,统计各省份检验项目价格的中位数、众数等具有代表性、指导性的水平,提供给各省份作为开展本地价格治理的参考“锚点”。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1月1日,全国31个省份均已发文下调项目价格,其中上海、江西、青海等省份已率先执行。初步测算,单个项目平均降价超40元,直接减轻了患者和医保基金的负担。近日,广东为4项检验类医疗服务项目设定最高限价,其中血栓弹力图试验最高限价为170元。从这些反馈信息不难看出,降低检查检验费用具有相当的普适性,也就是说,各地的检查检验费用都存在一定的压缩空间,这也与民众日常的就医体验相符。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就医拿到的消费清单,检查检验费用占据了大头,住院时这种情况表现得尤为明显。确定病情、排除问题的检查检验,过程费心费钱,倒是用于治疗的相关服务,比如药品、护理等方面的费用,看起来不太显眼。还有一些重大疾病的定期复查,往往也要经历反复的检查检验,费用高昂,很多患者不堪重负,放弃复查的情况不在少数。
社交媒体上经常有类似“医生不检查就不会看病”的吐槽,不过,将这种问题归结于医生可能并不客观。现代医学强调对症下药,医疗过程中重视检查检验,确定问题再做针对性治疗。可以说,检查检验是医疗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因为重要,所以对医院的贡献也大。《中国首部公立医院成本报告》显示,医学检验科的成本收益率高达89%,位列第一,可见这是医院创收的主要服务项目。
问题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监管机构持续推进优化医院检查检验服务。比如,针对“医院检查结果互不相认”这样的问题,国家卫健委于今年10月表示,持续推进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完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推广电子健康卡和其他卡码协同应用,建立唯一主索引,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电子健康档案规范查询。近来,不少地方出台了专门的政策,推动检查结果互认。
“看病贵”“看病难”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同时也表现出相当的结构性特征。推动药品价格下调,让检查检验费用回到合理水平,都是提升民众就医体验的必要举措。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现场谈判已于10月30日顺利结束,此次谈判共涉及127家企业、162种药品,其中医保目录外药品117种,医保目录内谈判续约药品45种。外界期待接下来更多药开出“平民价”。如今,备受关注的检查检验收费问题又成为舆论焦点,期待有关部门新一轮的“灵魂砍价”能再次发力。
(原题为《“检查检验太贵了”,期待灵魂砍价再次发力》来源 南方都市报)
统筹:陈若松
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