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假期,神秘的云南哀牢山因社交媒体上一段博主独自进山的视频意外走红,从原本的禁区变成了人满为患的景区。

“绝壁千里险,连山四望高”。哀牢山地理环境复杂,密林重重、雾气弥漫、磁场异常等因素,使其成为神秘而危险之地,被当地百姓称为“死亡森林”。尽管哀牢山部分区域已被开发为景区,可供适度游玩,但更多是未开发且不对外开放的原始森林区域。此次游客蜂拥而至,数量远超景区承载量,极大地增加了意外发生的风险。哀牢山管理方迅速紧急发布安全警示,提醒游客切不可贸然前往未知地带、深入未开发区域。

现实中,像哀牢山这样的景区还有很多,它们往往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或是壮丽的山川,或是幽深的峡谷,或是神秘的森林。这些地方因其未经大规模开发,保留着最原始的生态风貌,对游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在相关平台上,类似的“未开发景区”信息俯拾皆是,检索‘野生景点推荐’‘小众旅游目的地’等关键词,更可发现大批高访问量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大众化的旅游产品已难以取悦当代年轻人的审美。相比于领略名胜,他们更期待在旅途中体验独特经历,收获奇趣新知,遇见别样惊喜。“小众打卡地”迎合了他们“不走寻常路”的需求,也刺激了部分内容生产者的创作欲。一些隐秘风光与小众体验正逐渐通过社交分享平台,走进普罗大众的视线,成为争相打卡的去处。

殊不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险远之地也往往是人身事故风险聚集之所。正如此次爆火的哀牢山,它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神秘气息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但在这美丽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山中的气候多变,时而阳光明媚,时而云雾缭绕,让人难以捉摸。而且,由于未经充分开发,缺乏完善的安全设施和救援保障,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危险景点仍占据着社交平台的推荐栏,为旅游安全埋下了“隐雷”。要知道,用户的各种场景分享,都有可能成为其他用户消费决策的依据。而人们之所以选择相信这些信息,并付诸行动,一定程度上也是基于对平台的信任。然而,相关平台为了追求流量和商业利益,对这些危险景点的信息放任自流,没有进行有效的筛选,暴露出监管失责的问题。

当前正值旅游旺季,出游人数高位运行,相关平台必须‘亡羊补牢’,利用大数据、AI筛查等手段,配合文旅部门清理“野生景点”内容,维护旅游市场安全秩序。同时,完善信息甄别审核机制,提升准入门槛,制定信息分享硬规则,对误导性信息作出风险提示,划出法律红线,必要时建立“黑名单”制度,筑牢用户和危害信息之间的“防护堤”。这是对广大用户负责,也是对平台长远发展负责。

旅游是为了放松身心、开阔视野,但安全始终应摆在首位。只有如此,才能让旅游真正成为一种美好的体验,而不是一场充满风险的冒险。

(原题为《云南哀牢山走红,别让“小众打卡地”成旅游“雷区”》 作者 孔德淇 来源 齐鲁晚报)


统筹:陈若松
编辑:左海涛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