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映明月,欢乐过中秋。9月17日,正值中秋佳节,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二楼报告厅开展了“妙趣中秋·豫见古时月”花灯体验制作活动,不少观众踊跃报名,用竹签、宣纸制作自己的专属花灯:“做花灯这个过程非常好玩,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能感受中秋的文化氛围!”

据了解,花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民间盛行“放灯”活动。这些灯通常是用竹篾编制而成,点亮后漂浮在水面上,非常漂亮。汉武帝时期,为了纪念前代祖先的忠孝和勇气,他下令在宫廷内放灯。之后,放灯逐渐演变为制作花灯的活动,成为了一种与中秋节庆祝活动不可分割的文化传统。灯笼在古代是幸福团圆的象征,中秋节便有做花灯的习俗。唐代王建有诗云:“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到了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民间出现了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制作各种各样的花灯,如柿子灯、兔子灯、锦鲤灯等。花灯造型各异,色彩斑斓,制作花灯不仅可以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愉悦,同时还带有对幸福和吉祥的祈愿。

在活动现场,不仅小朋友们兴致高昂,大朋友们也跃跃欲试。市民徐先生今年70多岁,他做起花灯来也是一丝不苟:“我觉得这个活动非常好,不仅能感受中秋的氛围,还提高了动手能力,我感觉我都年轻了好几岁!”

一位女士带着儿子和两个侄女一同前来感受,她从事教育工作,特别注重对孩子们文化方面的培养,“花灯制作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通过带孩子制作和欣赏花灯,不仅可以感受节日氛围,还可以让孩子们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们在节假日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设计推出多项非遗体验活动,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表示,仅一上午,前来体验花灯制作的观众就有近百人,希望更多的人能在博物馆体验到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统筹:梁冰
编辑:蔡胜文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