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管城区的核心地带,有一条名为平等街的老街。

这条集非遗文化、艺术文创、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街巷,北起繁华的西大街,南至商城遗址公园的西南城垣,全长仅约340米,却映照着郑州历史变迁与现代风貌的和谐共生,成为城市文化脉络中一条不可或缺、熠熠生辉的纽带。

道学胡同到平等街,街名背后的历史变迁

平等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商朝。那时,这里已经有了人类文明的痕迹。只是,关于它名字的故事,我们更多是从明朝开始了解。


明洪武十五年,朝廷在礼部下设僧录司、道录司,在地方府一级设立僧纲司、道纪司,州一级设立僧正司、道正司,县一级设立僧会司、道会司,由这些机构专管全国宗教事宜。而郑州的道正司就设于平等街北头的卢医庙内,这条街也因此被叫做道学胡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正司搬迁、裁撤,道学胡同又更名为“卢医庙街”。“卢医”是扁鹊的别称,平等街曾建有一座卢医庙,供奉着神医扁鹊的灵位。郑州人便以卢医庙为坐标,为街道命名。晚晴时期,这里还发生了一段关于“肥儿丸”的故事。

清朝同治年间,登封中岳庙道士卢本固四方云游,栖身卢医庙。名医张希曾居于庙东的巷中,因崇尚道教,与卢为友,见卢生活括据,就将自己研制的“肥儿丸”药方秘传于他。这是一种专治肠胃疾病的小儿用药,药效十分灵验。卢道士在晚年时,又将药方传给徒弟刘合顺、好友王文泰。络绎不绝的购药者,让这条老街充满了烟火气。

然而,平等街真正声名远扬的转折点,是在民国时期。1927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司令的冯玉祥督豫期间,郑州迎来了近代以来第一次系统的城市规划。

基于“平等、自由、博爱”的理念,冯玉祥将这条街道命名为平等街,寄托了对社会进步的深切期望,更赋予了这条老街新的生命。同时,他还将卢医庙改为“辛亥革命先烈祠”(现郑州三中),以此缅怀那些为革命牺牲的英勇志士。

岁月流转,平等街的名字几经更迭,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却始终未变。1966年,它曾短暂地更名为迎新街。1978年,平等街的名字得以恢复,并逐渐成为郑州人心中的独家记忆。

老街不老,彰显古韵新风的跨界融合

步入平等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新旧交织的画面。街角处,一座新建的小门楼矗立,正是这条老街的新名片;门前的黄包车雕塑则静默守望,讲述着往昔的故事,引领每一位访客踏入时空的隧道。

虽然是一条古街,但这里告别了传统老街的萧瑟和破败,取而代之的是秩序井然的新式建筑与绿意盎然的精心布局。

向西漫步,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孙宅”大门巍峨,展露出明清代名门望族孙姓人家的辉煌过往;督军小游园则让人联想到冯玉祥在此留下的足迹。这些古建筑与遗址,不仅保留了平等街的历史痕迹,更镶嵌在街区的肌理之中,为其增添了几分古朴与雅致。

转向街道的东侧,呈现出的是另一派现代生活景象。近年来,平等街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基础上,积极引入核雕、红泥堂泥塑、鸟虫篆综合体验馆等非遗项目和相关文创产业,打造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国潮街区。与此同时,咖啡馆的香气与甜品店的甜蜜交织,啤酒屋的欢声笑语与古街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与脚步。

平等街的改造并非简单的复古或现代化,而是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非遗文化体验与日常旅游休闲的双轨并线。街道的整体设计以民国建筑风格为主,同时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处处彰显着老街不老、新潮涌动。2023年8月,平等街荣获“省旅游休闲街区”称号,就是对其魅力的最好诠释。

相比普通街道,平等街的确有种特殊的韵味。在这里,既能感受到青砖灰瓦、圆拱窗棂的古典美,又能体验到现代商业设施的便捷与时尚。古老城墙与现代地铁站的并存,更是让人在时空交错中流连忘返。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打卡、游玩,目之所及,皆是风景,平等街的故事,未完待续……

(图片作者:马健 李新华 王秀清)


编辑:许怡童
统筹:梁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