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期旅游旺季到来,一些市民在预订机票时,会遇到以下情况:不同手机同一航班价格不一;价格“变脸”,一秒前与一秒后价格出现较大差异。一旦遇到这些情况,不少人会认为这是遭遇了“大数据杀熟”。记者近日采访多位业内人士,进一步了解互联网服务平台机票价格瞬间变动的原因。

对于搜索机票前一秒还是低价,后一秒立马上涨数百元的情况,业内人士表示,这是由“价格缓存”或者动态调价造成的。航空公司放出的机票会统一进入GDS(全球分销系统)中,国内主要是“中航信”。用户搜索机票时,代理商、OTA平台等需从GDS“调取”机票库存、价格等信息。

“比如有人搜索北京飞乌鲁木齐的机票,OTA平台会向中航信调取数据,查看库存及最新价格。但如果每一次搜索都去调取一遍数据的话,成本会很高,平台通常将调取的数据做一个缓存,不同用户搜索时看到的可能是不同时间调取的缓存数据。但在用户支付时,平台会对票价进行二次确认,会导致用户查询时与购买时价格不一致。”

据几位业内人士介绍,机票的价格是航空公司决定的,价格变动主要根据客座率实时变动,售票平台按照一定频率刷新机票价格和库存,刷新延迟也可能会导致两部手机上看到的价格有差异。另一方面,便宜的子舱位售空,也会导致看起来“越搜越贵”。

暑期出境游迎来高峰,相关平台上会大量用户同时搜索某一出境航班,用户看到的价格便宜的子舱位可能一秒钟就会被其他用户抢占,只剩下更贵的机票。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子舱位不是公务舱、经济舱这种,而是航司推出的不同折扣的子舱位。以中国国际航空为例,仅经济舱就包含15类子舱位。

机票价格是根据供需关系动态变化的动态定价模式。类似暑期这样的高峰期,价格变动更加频繁,甚至相隔一秒钟,用户看到的价格就会不一致。   

据业内人士透露,机票价格不是平台方决定的,而是商品的供应方——航司决定的。其次,价格卖贵卖贱,对平台影响不大。

从2016年开始,政策规定,机票代理的手续费从一定比例的返点转为固定代理费,平台售卖一张经济舱机票,不论是数千元,还是数百元,所获得的代理费都是一样的。近几年,关于大数据杀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不断完善,企业采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也不断被规范,社会公众及监管部门对大数据杀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正观新闻记者 成燕 张倩


编辑:刘婷婷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