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翠峪景区位于郑州西南方向40公里处的浮戏山中,四周青山环绕,松柏叠翠,谷峪清幽。在2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生活着1850户居民,人口密度特别低,而且基本上都是老年人。作为荥阳市用电户数最少的行政区域,这里虽然没有企业、没有厂矿,但为了确保农户的生活品质,国网荥阳市供电公司电力投资不减、日常运维不减、热情服务不减、社会责任不减,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照亮了居民的幸福生活,为乡村振兴助力赋能。

在25平方公里内服务1850户居民

7月18日上午9时。50岁的徐振献又上山了。头戴蓝色安全帽、穿着工作服的他,身上还背着一红、一绿两个工具包。红色工具包重达15公斤,各种小工器具一应俱全:扳子、钳子、锤子、螺丝刀……而绿色小包里,则是他随身携带的望远镜。他骑着电动车,来到山脚下,之后开始步行上山。

这一天,他要去的是环翠峪风景区内的陈庄村沿线,对线路进行巡视。

陈庄村所在的环翠峪景区,位于荥阳、新密、巩义三市交界处的浮戏山深处,是省级风景名胜区、革命老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森林覆盖率达到78%,它就像是镶嵌在浮戏山中的一块碧玉,四周山势壮观,树木密集,云烟缭绕,优质的自然风光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吸引着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山高水长,往往意味着山高路远。在25平方公里范围内,这里生活着1850户居民,他们呈点状分布在一道道山岭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人大都下了山,户籍人口6000人的环翠峪景区内,常住人口只有2000余人。

走了30分钟,他来到了一个山坡上。只见徐振献拉开工具包上的拉链,拿出了那个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望远镜。打开、对焦、仔细查看,掏出水笔填写“配电设备巡视记录”……一套动作下来,老道而娴熟。

此时的徐振献已经成了一个“汗人”:汗水从额头上沁出,滑过面颊,黏在古铜色的肌肤上久久不去;而另一些汗水,就像捉迷藏似的,从安全帽覆盖的后脑勺处溜了出来,跑到稀疏的头发上,晶莹剔透……在外人看来,这种工作实在辛苦,而对于徐振献而言,这是夏天最普通的日常。

“鹰眼”巡线,无人机助力光明守护

环翠峪景区内,共有6千伏的高压线路30公里,400伏的低压线路80多公里。由于地处深山,徐振献的巡视工作并不容易,仅低压线路,巡视一遍就需要十多天。而到了夏季和冬季,更是巡视的重点季节。日常巡视,眼睛能看见的地方,最易发现;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就用望远镜来助力。而被密林遮蔽或者险要地段的线路,只能靠无人机来解决。当天上午,徐振献迎来了公司配网专业两名“90后”同事。在山势险要处,两人打开设备箱,严格按照规章流程,放飞了无人机,对6千伏王9板王翠线及其支线进行无人机精细化巡检。

30公里的跨越山林线路,500余基线杆,3天即可全部完成精细化巡视。巡视能力由此前的每天20基,提升到了每天166基,由重点线杆巡视转变为逐基线杆巡视,实现了山区地带线路巡检全方位、无死角,为辖区配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强保障。

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徐振献就格外高兴。“科技不但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小小的无人机,能够轻松到达崎岖坎坷的山林丛中,既保护了我们的安全,又完成了任务,更守护了山里农民用户的可靠用电。”

大山无言,满目的青翠知道答案

做好运维、搞好服务,徐振献和同事成了用户的知心人。谁家的开关坏了、灯泡烧了,他们就义务维修、更换;谁家要报装、表箱要更换,他们总是准时到达;个别用户不会缴费,徐振献就手把手教……“俺这地方,多亏有他俩,有啥问题一叫就到,家家户户都知道他们的电话。”陈庄村村民曹向荣说,虽然1850户老百姓住得很分散,但这么多年来基本没有停过电,虽然这个地方山高林深,但他们的热情服务从不打折。

在曹向荣的印象里,仅有的一次长时间停电,发生在2021年7月那场特大暴雨期间。当时,整个环翠峪6个行政村,共有35台变压器,大雨冲走了4台,不少高低压线路都被冲毁了。“暴雨过后,电力部门立即抢修。到了2022年,他们又投入很多资金进行了农网改造,高低压线路焕然一新,让我们很感动。”曹向荣感慨,大家用不了几度电,但不管用多少度电,电力硬件设施没得说。

曹向荣的感慨,不无道理。数据显示,整个环翠峪1850户农户中,每个月的用电量不超过10万度,大部分农户每天大约只用1度电,售电量低得惊人。尽管售电量低,但电力部门把社会责任牢牢扛在肩头,建设投入不低,热情服务不减,用一片赤诚守护着山区群众的光明。大山无言,满目的青翠知道答案。星辰有序,坚守的初心绽放光芒。

记者 姚辉常 通讯员 周二严 肖筱 文/图



统筹:陈静
编辑:康迪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