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亳都·新象 城市复兴”——2024媒体走进亳都活动举办。寻着“亳都”的痕迹,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嘉宾在实地探访亳都·新象项目后,又先后到郑州文庙、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参观游览。

当天下午,一行人来到此行最后一站——河南博物院,在这里继续探寻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体验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

寻迹“亳都”,河南博物院不能错过

时光流转,岁月不居,但博物馆总是以其独特的方式镌刻着城市的记忆。在探寻“亳都”的旅程中,河南博物院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座始建于1927年的博物馆,在2009年成功入选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是中原地区乃至全国的文化传播和文物收藏的重要机构。馆内藏品数量超过17万件,其中一级、二级文物逾5000件,它们不仅承载着中原地区的文化记忆,更是中华文明发展轨迹的见证者,是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

据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河南省博物馆学会副会长张得水介绍,河南博物院也是郑州商城遗址出土文物的收藏重地,从青铜器到陶瓷、玉器等各个方面,都有涉及。

“郑州,作为早商文明的一个中心地区,是商汤立国后建立的第一座都城——‘亳都’之所在。”张得水详细讲解道,“这座商代都城规模宏大,地下文物极为丰富。比如我们馆内收藏的杜岭方鼎,高达近一米,其铸造工艺和体量在同期青铜器中都是罕见的,它是郑州的象征,更是中国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而在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原始瓷器,展现了商代时期我国瓷器制作的成熟程度,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此外,还有大玉璋,它是商代重要的礼器,见证了当时的礼仪制度和宗教信仰。”

河南博物院丰富的文物馆藏,也引发了媒体代表们的热烈反响,他们纷纷驻足细观,拍照记录,用心感受这些文物所散发出的历史气息。

“河博热”,源自近百年的用心积淀

近年来,伴随“博物馆热”的兴起,河南博物院在文物展示、展览策划、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频频受到关注,成为众多游客游玩郑州的首选“打卡地”。

当天下午,河南博物院场馆入口处,观众队伍宛如长龙蜿蜒,进入展厅后,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场面更是让人惊叹不已。据张得水透露,河南博物院日均接待游客有七八千人,在周末和节假日能达到一万多人次,流量高峰时甚至接近场馆的接纳极限。

“作为承载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公共文化机构,博物馆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河博热’与当前‘博物馆热’的大环境是离不开的。”张得水强调,作为中国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院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自创立之初,它就秉持着“发扬固有文化、提倡学术研究、增长民众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的办馆宗旨,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

多年来,河南博物院依托河南作为中华文明主根主脉的重要地位以及丰富的院藏文物资源,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公益文化服务品牌。在展览策划上,博物院不断创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将文物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观众。

张得水同时表示,文明的交流互鉴一直是河南博物院的重要主题和使命。当前正在展出的《小而美——卢森堡文物精品展》正是这一主题的生动体现。未来,河南博物院将继续推出一系列展览,引进世界各地的文化精粹,同时也将积极走出去,将中华文化的魅力推向世界舞台。

文创出圈,打造文物“活起来”的生动范本

在文化事业与产业繁荣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意形式走进大众视野,成为社交新热点。河南博物院以其前瞻性的视角,加强文物价值挖掘阐释,探索出集品牌教育、融合文创、沉浸式古乐、融媒体传播于一体的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新模式。

时常火爆“出圈”的文创产品,就是河南博物院让文物“活起来”的生动范本。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年的文明史。”张得水表示,“当观众走进博物馆时,他们渴望能够真正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到文化的温度。而文创产品正是实现这一愿景的桥梁。”

他解释说:“文创产品不仅仅是商品,更具有传承与弘扬中华文明的作用。考古盲盒之所以广受欢迎,不仅在于它本身的价值,更因为它蕴含了与考古相同的‘不可知’属性,激发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人们想要去看看里面到底会有什么东西。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文创产品达到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目的,让观众在欣赏和购买的同时,也能把‘文物’带回家,使它们更多地活跃于人们的视线当中,吸引人们常常去观察它们、去了解他们,从而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在河南博物院的文创区,从精致的文物复制品到富有创意的文化衍生品,无不吸引着游客的目光。或是被其独特的设计所吸引,或是被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所打动,人们把文创产品带回家,也带走了一份长久的文化记忆。

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郑州有先天优势

谈及郑州的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张得水表示,郑州作为八大古都之一,文物资源非常丰富。在这片土地上,“中华源、黄河魂”得到了充分展现,双槐树遗址、青台遗址、大河村遗址等重要历史遗迹的发掘,更彰显了郑州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要地位,为郑州的文化底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郑州居‘天地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文化优势,能够充分展现中华文明的核心地位。”张得水进一步介绍说,近年来,郑州在文化遗产活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文旅融合方面,一些大型的文化体验项目如“只有河南”“少林禅宗”等,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还成功将中原文化推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同时郑州在博物馆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郑州博物馆,作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博物馆之一,不仅全面展示了古都郑州的历史风貌,还通过引进国内外展览等方式,极大丰富了郑州的文化内涵;此外,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的开放,更是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感受早商文明的专题平台。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郑州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传播方面,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张得水说。

从在让文物“活起来”的道路上引领潮流的河南博物院,到以商代文化传承活化为核心的“亳都·新象”项目,郑州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方面展现出了无限的可能性。参加“亳都·新象 城市复兴”——2024媒体走进亳都活动的媒体代表,在结束一天的参观游览后,也赞叹称“郑州在对文物的活化利用上,坚持做到了‘守正’和‘创新’。”(正观新闻记者 张晓璐 文/图)


统筹:梁冰
编辑:许怡童
分享至

VIP-8222

文物活起来

2024-06-21 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