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不大,创造神话。城址不移,文脉不息。位于郑州市中心“一环”的管城回族区,早在3600年前,就是城市的“一环”了。这里不仅有商代都城遗址核心地带、全国第二古老的文庙,还有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以及正在打造的“亳都·新象”文化商业街区。在这里,在古老城墙下,新与旧和谐共生,续写一座城市的故事。
6月18日,“亳都·新象 城市复兴”——2024媒体走进亳都活动举办。通过实地探访和交流,来自央媒以及全国各地的媒体代表深入了解了“亳都·新象”、郑州文庙、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郑州“文化名片”,领略了这座城市文化魅力与现代风采。
深入挖掘在地文化
上游新闻记者裘晋奕说:“参观‘亳都·新象’项目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起我们重庆的洪崖洞。这两个项目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对在地文化的深入挖掘。包括挖掘出来之后,再结合现代的技术手段,对它进行重新诠释、重新包装、重新适应现当代人的审美,让历史文化焕发新的活力。不管是对在地文化的利用焕新而言,还是对现代人的休闲旅游偏好的贴合度而言,‘亳都·新象’项目对在地文化的挖掘都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据了解,占地约46亩的“亳都·新象”项目是充满中原特色的文化商业街区。在打造过程中,该项目贯彻“守正创新 赓续文脉”的设计理念,对历史文化场景进行统一和协调,使传统风貌街区与周边的城垣遗址、文庙等一脉相承。项目整体规划76个店铺,通过“沉浸式+个性化”的表达和体验,营造“文、商、旅、景、城”和“吃、住、行、游、购、娱”共生融合的发展态势,以及“历史文化场景+现代商业体验”的复合型城市活力空间。
深圳报业读特新闻记者周梦璇表示,“亳都·新象”的细节设计里融入了很多商汤文化的独特元素,感觉很神秘。对于不太了解早商文化的人来说,或许这条街区会打开他们的好奇心,激励他们走近3600年前的历史,走近中国传统文化。
守正创新,延续文脉
了解完“亳都·新象”项目,各位媒体代表前往郑州文庙、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参观。
明朝编写的《郑州志》记载,郑州文庙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是全国仅次于曲阜孔庙的第二古老的文庙。中心院内的大成殿、东西廊房内陈列着与孔子、《论语》有关的种种物件,讲述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的恢弘故事。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是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核心板块,是集中展示商文化及城市根脉的主题文化空间,是与遗址互动共生的新兴遗址类博物馆,被誉为古都郑州的“城市文化会客厅”。2023年,该馆基本陈列“巍巍亳都 王都典范”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所在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被列入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九派新闻记者杨臻说:“郑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非常丰厚的一个城市,并且在对文物的活化利用上,也坚持做到了‘守正’和‘创新’。通过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讲解员的介绍,我了解到,郑州发现的盘龙城遗址和我们武汉黄陂的盘龙城遗址有着一定的渊源联系。河南和湖北两个省份接壤,相信在整个历史的变迁和文明的交流中,有非常多的考古遗迹有待专家学者去发掘。我也期待未来‘亳都·新象’整体建成后的景象,到时候有机会我会和家人朋友一起过来体验,感受商都文化的新生。”
活动最后,各位媒体代表前往河南博物院,与文物面对面,近距离感受这座古都的发展历史。
华商报记者马虎振
华商报记者马虎振表示,一路参观过来,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从商汤建都的早商文明讲起,郑州文庙串联起明清乃至近代历史,“亳都·新象”项目又很好地诠释了历史与现代、文化与商业的和谐共赢。在郑州“一环”,我们看到了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
统筹:梁冰
编辑:许怡童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