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线城市的崛起,正在重塑中国的经济版图。当人们谈论中国城市化进程时,这些城市的发展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5月30日,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2024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和以往的标准不同,今年评估标准调整更新为五个一级维度: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新经济竞争力和未来可塑性,以此来评估337座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魅力表现。

据此新标准,2024年的15座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重庆、苏州、武汉、西安、南京、长沙、天津、郑州、东莞、无锡、宁波、青岛和合肥。

所谓新一线城市,是指最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一线”的城市,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连续9年综合近200个品牌、15家互联网公司城市大数据,为337个中国城市重新分级,每年评出15个新一线城市、30个二线城市、70个三线城市、90个四线城市和128个五线城市。

根据最新的榜单,郑州综合得分57.48,位列第十。数据显示,郑州已连续7年稳居新一线城市前十。

那么,作为新一线城市的郑州,城市向上向荣的密码在哪里?根据本次新一线城市评估标准的五个一级维度,我们将郑州细细打量——

维度一:商业资源集聚度

商业资源集聚度,由大品牌青睐指数、商业核心指数和商业配套成熟度三个二级维度构成,主要评估城市的商业实力。简单来说,一座城市越受大品牌青睐、商圈实力越强、商业配套越成熟,商业资源集聚度就越高。

此次郑州商业资源集聚度得分58.87,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九。

大品牌青睐指数主要反映城市对主流消费品牌的吸引力,衡量指标包括品牌门店总数、入驻品牌数量、品牌门店增长数等。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共有160余家品牌首店(包含旗舰店)落地郑州。去年12月,香奈尔华中首店在郑州丹尼斯大卫城开业,郑州集齐香奈尔、路易威登、爱马仕、迪奥、卡地亚、古驰等头部奢侈品牌。

商业核心指数,主要衡量城市商圈的实力和影响力,衡量指标包括商业区实力、核心商圈实力、商圈日均客流总量等。目前,郑州市大型商圈达到10个,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超215个。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停驻二七商圈、高铁站商圈、花园路商圈等重点商圈约1104.68万人次。

马健/图

商业配套成熟度衡量指标包括餐饮门店数量、超市便利店数量、运动场馆数量、文化业态数量、电影院数量等,主要反映城市基础商业的成熟度和覆盖范围。

商业资源集聚度的持续提高,也得益于郑州市的利好政策。2022年3月2日,郑州市印发《郑州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国际消费集聚工程,打造特色商业名街。规划建设一批有地域特色、风格各异、规范有序的特色商业街区,挖掘城市文化元素,打造展示城市形象的名片,形成国际游客旅游、购物、娱乐的打卡地。打造国际品牌首选地,鼓励国际知名商业企业设立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鼓励品牌商开设直营门店,形成国内外高端品牌集聚效应,不断提高中高端品牌的投放首位度。

维度二:城市枢纽性

提及郑州的城市竞争力,就不得不提到其得天独厚的交通枢纽地位。

城市枢纽性,通过交通联系度、城际流动指数、产业协同关联指数和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四个二级维度来衡量。城市枢纽性不仅反映了城市在区域内的连接程度,还体现了其在区域间网络中的集聚程度和辐射能力。 

此次郑州城市枢纽性得分57.46,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八。

李新华/图

其中,交通联系度是一个综合指标,用于衡量城市之间的交通便捷程度和连接紧密程度,它通过综合考虑公路、铁路和航空三种交通方式的联系度来计算。数据显示,公路方面,截至2023年6月,郑州形成以京港澳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等国家高速公路为骨干,以郑少高速公路、郑民高速公路、郑尧高速公路等11条省级高速组成的高速公路网。根据规划,到“十四五”末,项目全部建成后,郑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81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11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都市圈1小时通达、市域范围内15分钟上高速”的目标。铁路方面,2023年12月8日,济郑高铁全线开通,这标志着以郑州为中心的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全部建成贯通,从而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到省内各地市一小时高铁圈和到周边省份省会一个半小时高铁圈。航空方面,新郑国际机场是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机场和中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2023年全年旅客吞吐量达2536.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07806吨,排名全国第六。

城际流动指数包括人群往来联系度和货运往来联系度。根据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2023年郑州跨城迁徙规模指数为15.184,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十一。根据相关部门数据,今年春运期间,铁路郑州站累计发送旅客1113.7万人次,同比增长34.4%;郑州机场单日客运量最多达9.95万人次,创郑州新郑国际机场1997年通航以来历史新高;郑州各汽车站共安全发送旅客58.64万人次,同比增长19.3%。今年春节,郑州入选十大热门消费城市、十大热门目的地,全市接待游客138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4.8亿元。

李新华/图

“枢纽偏好型产业是枢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一个地区由‘交通枢纽节点’城市向‘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转变的重要发力点。”业内人士认为,为此,要统筹好枢纽之间产业、城市、区域发展关系,例如,依托郑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国际陆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郑州东站高铁枢纽经济区为重点,加快建设智慧平台枢纽经济区、打造生产服务型枢纽经济区、建设商贸服务型枢纽经济区、发展内陆口岸枢纽经济区,加快创建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先行区。

维度三:城市人活跃度

走进人潮涌动的夜市,点一份特色小吃,看一场艺术展览,听一场露天音乐会,体验一次传统与新潮的邂逅之旅……这样的休闲场景,成为郑州市民的生活日常。

据了解,城市人活跃度主要衡量城市人在消费、休闲和夜间三个层面的活力表现。郑州城市人活跃度得分54.04,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十一。

“夜间经济一般指从当日18时至次日凌晨2时的服务业类经济活动,几乎涵盖了商业、餐饮业、旅游业、娱乐业等所有第三产业。”经济学家认为,作为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经济的繁荣程度是一座城市活力和消费潜力的晴雨表。数据显示,2022年,郑州夜间经济总量规模约2100亿元,夜间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约45%。

马健/图

近年来,郑州持续大力发展夜经济,推出一批夜品、夜购、夜赏、夜游、夜健项目,打造“夜郑州”消费地标。新型夜市“小而美”又不失“烟火气”。2023年,郑州市印发《郑州市打造20个文旅夜消费场景推进夜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要重点打造郑州德化步行街等20个文旅夜消费场景,围绕“让城市亮起来、让市民动起来、让消费火起来”目标,大力培育文旅夜消费场景品牌,开展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宿、夜展、夜演、夜读等服务,充分挖掘文旅消费场景夜经济业态。作为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市的繁荣程度,俨然成为区域经济活跃度的晴雨表。

马健/图

不仅如此,现在在郑州,一种新奇、有趣、丰富成熟的“夜市2.0模式”正在遍地开花,其在保留传统夜市烟火气息的同时,融入许多时下流行的文化元素与网红经济,更加贴近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此外,“后备箱经济”大热,夜市上,很多车主打开后备箱,展示自己的创意产品或者精致小吃,各种“咖啡+”“露营+”“后备箱经济”等潮流新玩法,正在改变大众对于夜市的传统印象。同时,为助燃“夜经济”,郑州市还陆续开通了Y59、Y61、Y62、Y63等近60条夜间巴士,为市民夜间出行提供最大便利。

维度四:新经济竞争力

在衡量城市综合魅力的五个维度中,郑州新经济竞争力得分46.16,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十五。

新经济竞争力描绘的是驱动中国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由企业引领力、新消费指数和产业链生态指数构成。

李新华/图

“新经济是建立在与上一代经济发展范式、商业模式、主导要素和产出价值体系相比较的基础上,基于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持续自我演化、自我迭代的过程。”专家认为,郑州在新经济竞争力方面处于劣势,确实引人深思。

其实,在郑州,小到蜜雪冰城、巴奴火锅,再到锅圈食汇、UU跑腿,大到比亚迪、上汽郑州、东风日产、郑州宇通……一个又一个的“郑州品牌”呈“遍地开花”的形态从郑州走向全球。郑州以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不过,虽有新经济形态的极速提质,但“几枝争秀”远远不够,“满园春色”才是追求。

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核心城市,其发展对于整个河南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郑州市在许多新兴产业和技术创新领域都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人才和技术的重要集聚地。郑州市的产业链正在快速蜕变,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郑州市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数据显示,2023年郑州GDP增速达到7.4%,超过了许多东部沿海城市。这与郑州的区位优势和产业政策密不可分。位于“米”字形高铁网络和多条高速公路的交会处,郑州的交通便利程度在国内首屈一指。同时,郑州还积极承接来自东部的产业转移,吸引了智能终端、生物医药等一批高新产业落地,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

今年一季度,郑州市工业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超过80%;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3%、16.9%。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又正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唐强/图

当前,郑州将通过培育壮大智能传感器、智能终端、汽车制造、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20条重点产业链,前瞻性布局国家超算郑州中心、中科曙光智能超算等算力中心,率先建设中部地区第一张城市算力网,促进多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互借力、交织融合、协同发展。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矩阵,为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维度五:未来可塑性

未来可塑性,包含创新氛围指数、人才吸引力指数和城市规模指数,是对中国城市面向未来发展所拥有的各项储备与潜力的全面洞察。

郑州未来可塑性得分62.50,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九。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郑州常住人口比2022年增加了18万,增速在新一线城市中位居前列。这背后是郑州近年来大力实施人才吸引政策,着力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来此追梦。

在新一线城市的竞争中,人才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郑州市为了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倾注了大量心血。通过优化人才政策、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措施,郑州市正努力提高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数据显示,2023年共有22.7万大学毕业生来郑州工作,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90万人,在郑州的两院院士人数达到了87人。

而在营商环境方面,郑州提出要把郑州打造成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六个最”城市,为客商创造条件。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郑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去年以来,郑州新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达到14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突破70%,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7%。

公布不久的第一季度城市GDP显示,郑州在一季度的表现抢眼,GDP总量3537.9亿元,历史首次在一季度突破3500亿元。GDP达到新高度的同时,一季度,郑州在全省经济首位度为24%,是近年来最高水平。增速上达到6.2%,展现出勃勃生机。

对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郑州将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着力构建战新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率先突破、传统产业活力焕发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战新产业发展上,重点做大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未来产业培育上,加快建设量子之城、算力之城、人工智能之城、超充之城、传感之城、软件名城,抢抓新的产业风口,积极布局低空经济、建设“元(宇宙)上郑州”,打造“卫星+”产业发展高地,抢占制高点,争取主动权;在传统产业转型上,以智能化、绿色化和高端化、服务化为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迈入新赛道。

放眼郑州,向科技创新要动力、向机制创新求突破,郑州的发展之路蓬勃向上。

《中国城市大洗牌》一书表示,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发展潜力。只有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发挥特色、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繁荣。新一线城市排行榜反映了中国城市的多样性和活力。各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不断调整和优化发展策略。通过加强合作与交流、提高人才吸引力、优化产业结构等方式,共同推动中国城市的繁荣与发展。

而据《大国大城》一书中的预测,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设的持续推进,新一线城市的分工协作将更加紧密,同城化效应将不断显现。这些充满活力的城市也将携手并进,共同开创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

来源 郑州日报


编辑:宋雨馨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