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 名:城的中国史
作 者:许宏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月
作者简介
许宏,考古学者、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早期城市、早期国家与早期文明的考古研究。已出版《先秦城邑考古》《大都无城》《踏墟寻城》等多部城市考古著作,以及“解读早期中国”系列(《最早的中国》《何以中国》《大都无城》《东亚青铜潮》),“考古纪事本末”系列(《发现与推理》《三星堆之惑》),散文随笔系列《许宏的考古“方”》等。
内容简介
何为“城”?
中国最早的“城”出现于何时?
为什么说作为圈围设施的“城”不限于城墙?
城池为何而建,如何兴建?
“大都无城”体现了怎样的文化自信?
……
人类从穴居到走向开阔地带,再到筑城而居,城垣从无到有又消失,历史上象征着文明的每一步,伟大而深刻,没有比“城”更有烟火味道,更能给人以认同感和归属感了。有关中国历史上城池、城邑、城郭的变迁,无疑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主题。
作者的视角从距今9000年的中国最初的城池问世开始,下及秦汉帝国的城市体系,直至明清两代,分为16章,通过历代城池的营建和使用,一窥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起与繁盛;并和读者一起,探寻自然与社会中的古人行为,梳理中国早期城市、国家和文明的发展轨迹,进而对中国“大历史”有更明晰的把握,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华夏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
全书体量不大,但视野宏阔,9万余字,配有130多幅图片,图文互读,深入浅出,通识读本。
目 录
一 引子
解题
关键词①:聚落和邑,城与城邑
关键词②:城市、都邑
关键词③:城郭、宫城与皇城
二 城的前史和初史
相关古史大框架
城的前史——无城时代
城的初史——小型环壕时代
三 城池时代的开端
大型环壕昭示社会复杂化
城墙的萌芽
史上第一个城建高峰
大型中心聚落的出现
最早的版筑城墙
四 邦国时代的城池
从圆形不规则,到方正规矩
邦国城池之南方篇——水城
邦国城池之黄淮篇——土城
邦国城池之北方篇——石城
五 城市、国家与文明
语源同胎,一体三面
从遗存寻城市,从城市寻国家
城市产生及初步发展轨迹
六 青铜王都的特质
中原中心的出现
王朝都邑的庞大化
宫室是都邑的必备要素
七 大都无城纵横谈
何谓“大都无城”?
“大都无城”为常态
城市布局尚缺乏规划
八 大都无城的肇始
与冯时教授不谋而合
从围垣到环壕
无郭之都二里头
九 城郭大邦二百年
二里岗文明的扩张
主都唯郑州
辅都看偃师
比较分高下
南国重镇盘龙城
十 青铜王都大邑商
洹水两岸出大都
方壕:回归“无城”的先声
洹南大邑又无城
商文明,一脚门里一脚门外
十一 西周三都的大格局
赫赫宗周之周原
赫赫宗周之丰镐
被冷落了的东都洛邑
十二 东周列国的城建高峰
“大都无城”的余绪
城建高峰面面观
宏观:列国城邑分区
微观:城邑形态分析
都邑格局的巨变
十三 帝都不设防的霸气
秦都咸阳:有城还是无城
汉长安:是城还是郭
秦汉二都设计思想探源
东汉洛阳:最后的无郭之都
十四 秦汉都邑的变与不变
帝都的突破
宫庙制度之变
三都的历史位置
帝国城邑面面观
十五 后大都无城时代的特质
魏晋至隋唐时代城池
宋元明清时代城池
晚出的大中轴线
马背族群的城建贡献
十六 尾声:新大都无城时代——破除阻碍的时代
注释
后记
这不是一本单纯的考古书
我自1992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的城市考古专家徐苹芳教授,专攻中国古代城市考古。1996年毕业后,先是参加偃师商城的考古发掘,1999年开始又主持二里头都邑的田野考古工作。就这样,作为考古老兵的我与城市考古结下了不解之缘,转眼已逾30年。如果从1983年参加山西侯马晋都遗址本科实习算起,此后还有1987—1992年山东邹平丁公新石器时代城址的带队发掘,则冥冥中结缘城市考古,正好有40年了。
2000年,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正式出版;2017年,其升级版《先秦城邑考古》(上、下编,金城出版社、西苑出版社)问世。此前的2016年,出版了《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这是我“解读早期中国”丛书的第三本。2021年,城市考古自选集《踏墟寻城》(商务印书馆)又得以问世。而这本小书,显然是我在田野考古一线的摸爬滚打和上述或深或浅的研究基础上,试图献给公众的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城市考古的通识读本。
它又不是一本单纯的考古书。仅从书名上看,读者诸君应该可以窥见作者的“野心”,他是要在这几万字的小书中,从“城”的角度捋出中国古代史宏观演化格局和发生发展脉络,从城邑和城市考古,升华到对中国“大历史”的把握与建构。这一愿望是否达致,就要读者朋友来甄别评判了。
数年来,与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及其旗下的河南文艺出版社、大象出版社的领导及其团队精诚合作,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这本书,应该是在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第五本书(第七个版本)了。责任编辑陈静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效率、质量感动了我,获奖“专业户”刘运来工作室的徐胜男女士负责书籍设计,她们的努力,都使得这本小书更加贴近读者。我的队友赵静玉女士在插图的绘制、修订上贡献多多。这都是我要表示深深的感念之情的。
2023年9月17日
(来源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微信公众号)
统筹:梁冰
编辑:彭茜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