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11月30日报道,近日,安徽某高校被爆料,疑似“安排擦边主播课程”,让娱乐主播为学生上课,且该课程被纳入必修课。有学生提供的上课照片显示,课程PPT中包含“主播要礼物技巧”“xx哥真帅”等直播行业术语。该校党委宣传部回应,网传内容有诸多不实信息,后续会公布有关情况。

的确,仅凭爆料人的一面之词以及零星的课件内容,恐怕难以判定学校是否存在违规授课情况。不排除上述直播术语仅是对行业现状的一种客观呈现,出现在高校直播课程的课件中也属于正常。所以,校方及时的通报说明很有必要。

然而,爆料学生的不满也并非毫无依据。即便只是学生情绪化的发泄,或是曲解了课程本意,校方对此都应该重视,积极调查、反思。该直播课程内容是否“擦边”?是否存在误导学生,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如果确实存在,就必须立即整改,追究授课人员和课程审查方面的责任。宁信其有,防患未然,这也是高校“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应有之义。

其实,这起事件背后的逻辑更值得深思。近年来,电商直播行业经历了“野蛮生长”,它顺应了时代发展并带来了巨大红利和无限生机,但也滋生出诸多乱象。许多高校为顺应社会发展与市场变化,陆续开设了短视频、直播带货等专业课程,为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步入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涉事高校才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开设了这门“专业认知实践”课。

“学校让直播公司直接入驻校园,搭建直播间,安排公司运营人员为学生授课”,涉事学生的这些吐槽,换个角度看,未必不是校方加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体现。因此,校方开设实践课程,问题不在于对错,而在于如何避免不良因素进入课堂,以及如何持续优化课程,以真正适合学生的长期发展,从而获得学生和社会的认可。

在此过程中,平衡好利弊尤为关键。值得注意的是,直播教学仍是一个新生领域,大多数学校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教学标准可以参照,也没有完善的课程模板可以套用。这或许也是所有市场先行行业的共同特点。

随着直播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育需求,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一套可供参考的标准来指导相关教学活动,包括课程、实践以及考核机制等等。同时,高校也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和学生特色的直播教育模式,循序渐进,并要密切跟踪教学动态,及时纠偏。

希望有关方对此次事件不要矫枉过正,而是要引起重视,积极改进即可。对于学生,其实也不用过于担忧。毕竟,互联网教育已逐渐普及开来,当代学生并没有那么脆弱,而且他们的维权意识也在日渐增强。更重要的是,社会的真实面应该被学生看到。(正观评论员 周也琪)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韩静
二审:陈若松
三审:王长善
分享至

VIP-3399

现在的直播五花八门,高校开设直播课无可厚非,但不应该让不具备教师资格的直播人员随意充当老师的角色,不要把随意的商业气息充斥教学之中😓

2023-11-30 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