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是临床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在抢救患者生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输血又像一把“双刃剑”,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会带来免疫性输血反应风险。因此,一些患者家属认为输自己家人捐献的血液就会更安全。事实上如此吗?
有一种输血并发症叫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它是一种免疫反应异常的全身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皮肤、骨髓、肠和肝等靶器官受损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一般在输血后4~30d内发病,平均21d,多数在输血后1~2周面部、手心、脚心出现皮肤红斑丘疹,色泽暗红略高于皮肤,然后可遍及全身,常伴有高热。严重者可发生全身红皮病,形成水泡和皮肤脱落。在出现皮疹后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腹泻可为稀便、水样便或血水便。腹泻多伴有腹痛。严重病例可出现肝区不适或疼痛肝肿大,黄疸,ALT、AST、LDH等不同程度的增高。由于对骨髓的损害全血细胞明显减少,多数患者因此死于严重感染。目前,没有国际普遍接受的有效治疗方案,患者致死率高达90%以上。
此种并发症—TA-GVHD更易发生在亲属间输血,尤其是直系亲属。为什么亲属间输血更易发生TA-GVHD呢?这是因为直系亲属间有部分相似的遗传基因,受血者与供血者是直系亲属,受血者的免疫器官难以识别供血者的淋巴细胞,这些淋巴细胞就会在受血者体内存活、增殖并攻击受血者体内正常的组织器官和造血系统,而发生TA-GVHD。一级亲属间(父母与子女)输血合并TA-GVHD的发病率高于非亲属11~21倍。反之,受血者与供血者血缘关系越远,它们之间遗传学上的差异越大,受血者的免疫器官就越容易识别和清除输入的淋巴细胞。因此,尽量不要输注亲属间,特别是直系亲属间的血液。
如果因特殊原因不能规避输注亲属间的血液,如何保障输血安全、预防TA-GVHD呢?目前公认的办法就是输血前采用γ射线或X线等对血液进行辐照,杀死血液中免疫活性淋巴细胞,从而预防TA-GVHD的发生。但是,血液辐照对血液成分会有一定的损伤,因此辐照血一般用于免疫力低下或免疫不全的患者。
总之,为了更好的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输血还是应尽量避免使用亲属供者的血液。此外,应选择输注成分血,通俗来讲就是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可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保障输血安全。
钟志梅
统筹:刘书芝
编辑:白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