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微妙的位置,不可或缺又安守本分。
我对美食没有执念,也很少下厨做饭,经常打交道的不过是黄瓜、番茄、胡萝卜、土豆这些,胡弦在《蔬菜江湖》中提到的扫帚菜、菱角、蒲菜等,平常是没有机会见到的,读到这几篇的时候就很新奇,耳目一新。
《蔬菜江湖》是本散文集,相比长篇作品来说,更适合我这种上班族,工作之余拿来读两三篇,没有负担,读完乐一乐,心情更是舒畅。
在这之前我没有读过胡弦的作品,对他知之甚少,读完《蔬菜江湖》,不由感叹他真是一位深谙美食之道的生活家。
在他眼中,一蔬一果不单单是满足人们口舌之欲的生活必需品,更是一个个有灵魂真性情的知心人。他写白菜“是听话的菜……有一颗金黄、柔嫩的心”,写苦瓜“含了不合作和孤绝的傲气”,写南瓜“既能出将入相又能布衣钗裙”,写四季豆“有自己的爱情观,而且是个完美主义者”。
看书之余会莫名感动,当下我们都在为生活忙碌奔波,偶尔停下来也只想躺平刷视频,有几人会注意到低调到土里的瓜果蔬菜有这般意趣?
胡弦的文字质朴灵动,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每每读来都心生佩服,更觉自己孤陋寡闻。比如,我们的母亲花萱草,俗名黄花菜,父亲树是香椿树,椿萱常合用代指父母;唐代诗人张祜小名叫冬瓜;江南三大美味之一的茭白是粮食作物菰的病体生出的等等,不一而足。
书中对味道的描写同样文采飞扬,萝卜甜脆中带着辣气,大蒜横冲直撞的辛辣,韭菜辛列浓郁,葫芦清甜滑溜,各种滋味勾得人食欲大开。
一种蔬菜百样吃法,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既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也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美食追求。民以食为天,我们总是愿意为美食折腾。
除了博闻强识,胡弦还很风趣。黄瓜一篇中他写道,唐朝李贤《黄瓜台辞》写得自然朴实,浅析之后结尾竟是,“李贤际遇如何?不知道,也懒得再去查。看的资料太多,败坏了胃口,且丢下书本,吃一段黄瓜。”让人不禁哈哈大笑。再有胡萝卜一篇,为了说明同一个菜在不同菜名里的称呼很重要,他举例“卤葫芦菔换成卤胡萝卜,像强迫一书生落草为寇”,我不禁怔然,然后哑然失笑,实在是贴切。
汪政点评《蔬菜江湖》,“虽然有许多植物经常来到我们的餐桌,却不卑不亢地与我们处在不远不近之间,保持着倔强的野性。胡弦的文字温情地展示了这些微妙复杂的过程和关系,不断善意地提醒我们确认自己的自然之身。”读本书之前,我对这一点评不置可否,大多数推荐语都有夸张的成分,但零零散散读完,我深以为然。蔬菜的出身、长相,包括营养价值都是顺应自然的结果,人们根据它们各自的习性把它们撮合到一起,再配以不同的烹饪方式,调和平衡又五体安宁,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饮食智慧不正是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吗?也许我们都应该好好品味这个江湖。
《蔬菜江湖》:每个人都不可辜负的江湖

分享至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