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兑周村陈年往事

众所周知,郑州大学是全国知名高校。那里人才济济,群英荟萃。那里书香满园,学风浓郁。但是,知道郑州大学所在地兑周村的人就不多了。兑周村位于中原路和大学路交汇处。村子在金水河的北边,村里有个美典雅别致的清真寺。清真寺虽然是回民信仰,但却飞檐斗拱,气势恢宏。寺庙的两个门匾,赫然书写着汉字:“清真寺”和“清真女学”。每当夕阳西下,杨柳拂岸,金波荡漾,显得宁静祥和。

村名由来

兑周村是个回族村。回民人口占大多数。但最早来到这个村里安家落户的却不是回民,而是两三家汉民。人们从兑周村的村民就可以看到一点村子的掌故。

据村人回忆:兑周村这个地方,在很早的时候,本是荒野之地,没有房屋,也没有人烟。有一姓周的人家,不知从什么地方逃荒来到此地,搭建了一个茅草庵,算是在此居住下来。据说他靠编草囤底为生。

什么是囤底呢?囤底是储存粮食防潮用的。从前,农民打粮食用囤存起来,囤底就是个草垫子,把它放到粮食囤下面,这样粮食就不会发霉变质。尤其是大户人家更少不了它。

这家姓周的就有这个手艺,编的又结实,又敦厚耐用,所以,非常好出手。方圆各村都买他的囤底。一次,姓周的在集上把囤底卖完了,有人还想要买,他说:“想要就到我家买好了。”买囤底的人问他:“你家住在哪里?”姓周的犯了愁,他心想我住的地方没有名字。他又想了一会儿说:“我姓周,是编囤底的,我住的地方就起名叫‘囤周'吧。”

囤周从此就叫开了。当时,人们文化水平不高,“囤”字不大好写,加上“囤”和“兑”字发音近似,人们就逐渐把“囤周”称为“兑周”。兑周早许多年前就没有姓周的了。据知青消息人士说,姓周的搬到了周新庄,但没有人进行过考证。

在那之后,姓于的、姓刘的迁到这里居住。接着,姓帖的、姓金的、姓杨的、姓马的回族都陆续迁来。兑周村的名字一直延续至今。由于回民人马兴旺,所以发展为回民村。

回汉关系

兑周回民占村民人口大多数,而汉民只有两三家。汉民成了这里的“少数民族”。几个姓氏住在一个村里,要么是最初给东家打工定居下来,要不就是互相是朋友,交情不错,惺惺相惜住了下来。兑周村的这种情况应该是后者。互相谦让,礼尚往来,优良的传统一直保留了下来。

老辈村民金柏林就是回民家庭,他曾回忆说:“从我记事起,回汉之间一直相处的非常好,一向是互相尊重,相互友好,团结的如亲兄弟般。”他小时侯读私塾,毛笔字写得好,私塾先生经常夸奖他。村里人让写对联,他很乐意帮忙,不管写啥,要多少张,有求必应,年年乐此不疲。金柏林给村民写对联,还给送到家里。有时村民主动上门来取。有的还给他送好吃的,表示慰劳。有一年腊八节,老孟家送来的腊八粥特别多,而且十分好吃。他吃了三天才算是吃完。

村民之间的不但回民帮助汉民,汉民也帮助回民。刘姓人家的家里头有一个磨坊。村里的回民磨面都到他家。到他家磨面考虑是一个村的,还能省钱。再说了,磨面是一个力气活,光靠人太累人。孟家除了有磨,还有牲口。来到这里磨面的村民,这两样都用。孟家从不说啥,还热情帮忙。有时候老孟也帮忙,忙不过来,孟家其他人也来帮忙。磨下来的麦皮,村民从不拿走,都用来喂牲口。为了尊重回民信仰,这两三家汉民多少年不吃一次猪肉。相处如此融洽。

书香遗风

兑周村是个书香浓郁的村庄。从村子的名字就可窥一斑。村中有文化人,觉得“周“名字不雅,加上此处正好位于郑县之西的泽地,而八卦图中“兑”释义为西,就取“囤周”的谐音“兑周”为村名。这个有文化的人可能是回民金家。金家在兑周村是个大家族,人口多达几十户。

金家祖上多是读书人,祖上堂号叫“丰耕堂”,意思明显是既读书也种地。金柏林曾祖父叫金甲第,是清朝文秀才,金甲第读了很多书。金柏林小时候曾看到金甲第有十来个大柜子的藏书。金甲第是当时有名的私塾先生。后来的金柏林兄弟五个,他祖父是金可砺,他五祖父叫金可范,都是教私塾的。虽然是一家人回民,但是那么多人都饱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之类的,形成了门风浓郁的书香世家。

兑周村有兴学重教的优良传统。建国前,中原路小学叫兑周村国民小学,还只有低年级,没有设五六年级。兑周村国民小学是民国时期建立的。起初,兑周村有几位做生意的人叫杨茂林,杨继震,杨继文,金福恒,他们做生意赚了钱,不忘村民父老,年终分红时杨继震首先提出不要分红钱,愿意捐助办学。其他做生意的人也多少捐一些钱,才把学校建了起来。从此,兑周村结束了私塾时代。

初建的兑周村国民小学,仅有东屋三间办公室和校长家属住的。北屋五大间,设两个教室,每年招收学生不足一百名。建国后,兑周村国民小学改称兑周小学。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将兑周小学改称为中原路小学。金柏林平时有学问,经人介绍,曾在该校任教,虽然生活困苦,但仍然任劳任怨。在此期间,他还不断努力,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

苦难历史

民国前的郑州,有说不完的苦难历史。兑周村同样不例外。村人至今还有人提起蒋冯战争。蒋冯战争就是蒋介石和冯玉祥打仗。蒋介石的实力比较强,蒋已配备有飞机。那时飞机是小型的,双翅膀,比现在的飞机落后多了。但蒋的飞机也能用在战争上,也会扔炸弹。当时兑周村金家有个老人,叫金长宝,即金秀斋的爷爷。他行路不方便,自己搬了座椅到大门外大愧树下乘凉,这时恰巧将介石的飞机飞来,扔下一枚炸弹落在了老人身边爆炸,把老人炸死了。

抗战时期郑州沦陷。日本兵侵占兑周村时,村周围都扎下铁丝网,日本兵全副武装,昼夜巡逻。村上有兄弟二人,是同父异母。老大叫马路妞,老二叫马锡范。一天马路妞在铁丝网外走动,被日本兵发现,招呼让马路妞过来。马路妞一时害怕,未敢移步,日本巡逻兵随即开枪将马路妞打死。从此,全村人再也没有人站在铁丝网周围活动了。

马路妞的弟弟马锡范。日本人刚进村时,村民全部逃到荥阳的马沟村一带避难。一天,马锡范回郑州看看家乡。当时日寇气势嚣张,家里人也都不赞成,最后马锡范自己回去了。马锡范回去时穿了一件上衣,上身比较长,很像传说的八路军穿的衣服。马锡范大概一进入日本警戒区,就被日本兵抓去了。后来听说他关进了酒井特务队。特务队的队长叫酒井勇一,是个杀人魔王。有人说他是日本天皇的外甥,在特务队的魔窟中,杀死中国人不知有几百几千!有人说马锡范在特务队的地窖中,是被日寇警犬咬死的。后来他家的人,在旧衣市场上曾见到他的血衣。

金柏林的父亲金福生被日本兵抓住,强迫要金福生给找鸡蛋吃。当时群众都跑了,没有人家再养鸡了,去哪里找鸡蛋?日本兵让金福生脱下上衣,赤膀跪在地上,用刺刀在金福生胸口上划口子。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金柏林有个本家四爷叫金长生,他急中生智,把自己家唯一一只小山羊牵出,交给日本兵,并跪在地上叩头哭求才算饶了金福生一条命。后来金福生每回忆当时情景,仍然心惊肉跳不已。

日本授降后,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菜王村还驻了一个汽车团,这个汽车团是国民党接受日本兵投降的汽车烂摊子。当时这个汽车团的团长姓苏,是个大贪污分子,他把能开动的汽车和能用的零件,几乎全倒卖完了。1948年10月份,姓苏的携眷逃到南京向蒋介石假汇报,说菜王村有很多好汽车被共产党接收了,蒋石气急败坏,马上出动美制野马式飞机,携着重型炸弹轰炸了菜王村。

金水往事

金水河就从兑周村南面穿过,紧靠村子,村上河边有土地的住户,还利用河水种过稻子、芦苇。早年没人把这条河叫金水河,可说是没名字,解放后才知道叫金水河。当时河水很小,流的河道小孩子一大步就可以跳过去了。可是河水常年没断过,时常人们还会在河里捉到虾蟹呢。

村的东南头有个水潭,有十几米见方,环聚了一潭水,一到夏天就成了全村青少年的洗澡塘。青年人们在那里游泳洗澡非常高兴,一玩就是大半天。不要轻视这条小河,解放前有一年发大水,全村家家户户都进了水,都把床淹了。

解放后,随着日月变换,岁月更迭,金水河得到根本治理。兑周村周边环境优美,人流入织,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参考书目:《二七文史资料》第三册)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