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建利/文

黄岗寺村位于郑州市二七区嵩山路街道办事处西南部。北与中原区大岗刘乡后河芦村、密垌村接壤;东与二七区孙八寨村、王胡寨村相连,南与刘寨村毗邻,西与侯寨乡罗沟村隔金水河相望。黄岗村人先岗卜居,建寺修寨。

辗转迁郑

郑州黄岗寺,荆氏人口占大多数。荆氏,古之镇江人。西汉时期,为了躲避战乱,颠沛流离,几经辗转,迁居山西临猗,后来有弟兄二人有苍有成者,迁往太原府平定州桑掌坡。到了元朝末年,荆氏一世祖全者,生有兄弟四名,长子曰麒、次子曰麟、三子曰瑾、四子曰俊。

其中麟者,听从兄麒的建议,带着三弟四弟,以及兄长麟的三个儿子,长子曰笠、次子曰鼎、三子曰箴,从桑掌坡迁至武陟新庄。其时荆麟被封为大元朝平章政事。(元代中书省(中央)、行中书省(地方) 设置平章政事,简称平章。中书省(中央)设置平章政事四人, 从一品行中书省(地方) 平章政事, 从一品,为地方高级长官。)

因不满朝廷黑暗,官府腐败,荆麟退隐郑州里仁街(西大街),成为名门望族。至今老城一带散居着几处荆家大院。磨盘街荆氏族人荆丙炎曾任郑县商务会长。后来,荆麟求卦卜居,买田置地于西南十五里林壑尤美的南冯保。有资料说,黄岗寺多沙土地,显谬。笔者幼时,烧煤经常取其土。另外,黄岗寺寨墙坚实。沙土打墙极不合理。荆氏繁衍生息,发展五世,有分出六支门派。黄岗寺城中村改造后南水北调南岸“三鼎甲”处。(科举时代殿试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世称“三鼎甲”。)荆氏祖茔处,矗立其六门墓碑。

荆氏在黄岗寺安营扎寨。因地势龙形,得名黄岗村。最初是在金水河西岸,村人称之为“老寨”。新寨在金水河东村内。清末,村内牌坊街有楼院,村人无人说得清楚建于何时,耆老回忆,太平天国期间已经存在。村人有人说,城中村改造之前,仍有楼院,只是该院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千年古寺

黄岗寺有显圣寺,初名报恩寺,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寺僧介绍,中唐大将郭子仪在此开山建寺。《康熙郑州志》名录记载:显圣寺。该书中提到金水河流向,指出“黄岗寺”一词。显圣寺在黄岗寺东寨墙以内。北高南地,阶梯状态。寺庙清末民初开始衰落。祖母回忆,寺庙内住有和尚。寺庙建筑毁于日军攻陷黄岗寺寨。寨内房屋焚烧几乎殆尽,只剩下偏殿几座。本人见过,终年闭门深锁。黄岗寺人称为“寺院”。即,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村人无人知叫什么寺庙。后来有热情者查找典籍资料,尚知名字为“显圣寺”。显圣寺“关公显圣救乾隆,武僧护驾下江南”乃是讹传。

节孝牌坊

黄岗寺有牌坊街。《荆氏四门宗谱》记载:(巢)阳鼎之洗子(刚刚出生,洗去血污,延伸为过满月的孩子,这里具体意思是其父亡),生于顺治十六年十三年二月。(鼎)娶吴氏,继张氏,生一子巢,卒于康熙十六年十一月十六日。张氏旌表节孝,夫亡时,氏苦节自矢纺织,养姑抚姑成立。知洲王旌其门曰节孝流芳。卒年,七十又八,有八州尊文特请旌其族辞载于墓前碑阴。村内传说,荆阳鼎是个残疾之人。荆阳鼎是一个一只腿残废不能干活的人。他依靠赶毛驴为生。阳鼎每天总是走在离村东北距离二里的路上,总是被一个树根绊倒。最后一次,他从家里找来工具,没想到刨出很多金砖和银条。他把金银带回家里。阳鼎的夫人平时对公婆孝顺,说:“外财不发家,这东西不能要,把他们交给官府算了。”交上以后便上报朝廷给予嘉奖,立了个高二丈五尺,宽三丈的过街牌坊。直到清朝末年,仍有官员经过此坊,远远地就下马下轿,仰望牌坊顶部的“圣旨”,赞叹不绝。

远近名集

黄岗寺有黄岗寺集,这在刘瑞麟《郑州志》相关条目中载其名。黄岗寺集历史较长,在清、民国时的郑州(郑县)较有名。黄岗寺集在黄岗寺大寨内。辛亥革命期间,一伙清兵败逃经过黄岗寺,听说黄岗寺集远近闻名,富户云集,京广货物齐全,就动了攻打土寨的罪恶主意。只不过对峙三天不过,继续北逃。村人勇抗清兵,支援辛亥革命。

由于黄岗寺紧邻当时密县通往郑州城的大道,且又离城不大远。因此,成为密县销往郑州(郑县)煤炭的一个集散地,煤炭生意特别兴隆。集市上开有三四家煤场,收购从密县运来的煤,然后卖给用户,从中牟利。粮食生意也是黄岗寺集的一大特点,集上有七八家粮行。如俊太长粮行、同和粮行、一顺公粮行、顺街粮行,德成粮行等。还有十多家杂货店,如学仁杂货店、同兴成杂货故衣店、学旺杂货店等,另外有饭店三四家。黄岗寺集是本地区当时的经济贸易中心。

烽火狼烟

黄岗寺是永康区治所。清末民初,是郑县永康区治所(区政府所在地)。其时,郑县分为七区。黄岗寺区位于西南,下辖132村。战乱期间,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地方。直奉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特别是国民军黄岗寺战役,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取得了“黄岗寺大捷”后,退出村寨,日军攻入寨内,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黄岗寺惨案。村人饱受战火摧残,流离颠沛。被抓壮丁者,至今下落不明的还有多人。

历史名人

黄岗寺有多人参加人民革命战争。荆振昌、荆振林。1911年荆振昌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就读于本村私熟,后改上高级小学。1928年冯玉样第二集团军驻郑,考入该军在开封举办的无线电学校受训。1930年毕业参加对蒋作战,1931年他在孙连仲的26路军任报务员,同年高随26路军参谋长赵博生在宁都起义参加红军,在藤代远部供职。长征时他在红五军团部负责电台工作,他曾辗转三次爬雪山过草地。1936年6月他加入西路军,后随残存的少部分人到了新疆。1942年,苏联空军援中抗日,他秘密搭乘苏联飞机飞到西安,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转延安,毛泽东主席曾单独接见过他。在延安期间,毛主席亲自委派他担任延安无线电站的总站长,延安无线电学校成立后,他又被委任为校长。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他被调到北平,接收和建立铁道部,担任铁道部电务局第一任局长,他负责铁路电务工作近二十年,使我国铁路电务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荆乃同,同样冯玉祥培养出来的革命军人,抗战期间,执行锄奸任务,秘密潜入匪帮。48年被调到延安,在西北连防政治部任科长。1949年参加了解放宝鸡,西安和兰州的战斗。多次立下战功。后遂赵树勋邯郸起义,加入解放军队伍参加革命。

由于永康区区政府设在黄岗寺,政府组织了民兵协会和民兵武装,主要任务是支持解放军南下,解放全中国,配合政府征收军粮、柴草、军鞋,发动群众做军鞋,1户1双,地富老财按地亩摊派,保证质量,实纳帮每双1斤半重叫踢死牛鞋,同时还组织起担架队随军南下,运送伤员及军需品。

抗美援朝期间,还有人加入志愿军赶走列强。其中战斗英雄荆明义,解放前夕,参加解放军队伍,多次立功。1948年参军,1950年,任机枪手,立大功一次,1950年赴朝参战,又立大小功三次。

传承薪火

1949年12月,黄岗寺属郑县五区,1956年1月郑州市郊区设立黄岗寺乡。1958年该村成立生产中队,后演变为黄岗寺生产大队,辖黄岗寺、刘寨、袁寨、密垌、水泉沟、黄水河等自然村的生产队。1955年,郑州烈士陵园动工兴建。当时在此安葬的主要是解放郑县时牺牲的烈士,还有日本籍松井实烈士和苏联专家巴·阿·切明尼诺夫。1964年,吉鸿昌烈士由其原籍扶沟县的墓地移葬至此。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郊区公社。1981年郑州市金海区设立,黄岗寺大队划归郑州市金海区齐礼阎人民公社。1987年3月郑州市区划调整时,随齐礼阎乡划归二七区。进入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为城中村。2010年城中村改造,村庄消失,这里高楼林立,商业繁荣,交通发达,车流穿梭,水系贯通,环境优美。新居祥和安定,村民生活富裕。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