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郑州从清末一个人口不到三万人的普通小县城发展成为如今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大都市,得益于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后一段时期内工业的发展壮大。那时兴建的厂房、办公楼、家属楼、生产设施等工业建筑和工业景观构成了郑州工业遗产的主体,也为郑州留下了丰富的工业文化遗存。然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很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工业遗产被一拆了之,一大批工业遗产和工业景观急剧地从我们视野中消失。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旅游为文化传播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文化融入旅游,增加了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文旅融合成为时代发展的需求和趋势。因此,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对郑州的工业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成为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途径和模式。
关键词:文旅融合;工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一、城市建设中郑州工业文化遗产的留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郑州工业不断地发展壮大,不仅建立了纺织、食品、卷烟、饮料、服装、制革、造纸、搪瓷、陶瓷、日用化工、文教艺术用品等轻工业;而且从无到有,兴建了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农机、机床、汽车、电缆、磨具磨料、重型机械、矿山机械等日益强大的重工业。在全国40个大类行业中,郑州占 35类,在全国144个工业门类中,郑州占116个。郑州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结构较为合理的工业生产体系,成为全国腹地辐射力较强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这一时期兴建的厂房、办公楼、家属楼、公共建筑等工业建筑和工业景观构成了郑州工业遗产的主体,也为郑州留下丰富的工业文化遗存。为工业活动而建造的建筑场所、城市规划及其所处的环境背景或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工具、相关工艺流程、工人和工业社区生活等等,这些都是郑州工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
郑州市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较晚,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已经开始注意登记工业遗产,但是此类近代文物不太被重视,三普名录中登记的工业文化遗产仅有三十余处。在郑州市近450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仅孝义兵工厂旧址、郑州黄河第一铁路桥、郑州纺织工业基地、五八年钢铁大会战遗址、中牟老火车站,5处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工业遗产。
2011年,郑州市公布了首批近现代优秀建筑33处,此次评选地域范围限定为市区三环以内,建造年代限定在1840年—1979年。评选标准主要是:建筑形式、施工工艺和工程技术具有建筑艺术特色和科学研究价值;反映郑州地域建筑历史文化特点;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产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厂房和仓库等;其他具有历史文化、革命纪念意义的优秀历史建筑。在公布的33处近现代优秀建筑中,有三分之一是工业遗产。
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发展,郑州工业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纺织工业衰落、煤电铝等资源型产业兴起,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国有集体经济比重下降。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传统工业遭遇行业衰退,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在城市空间发展需求和土地供给日益短缺的压力之下,大量市内亏损企业选择转让土地使用权,用转让资金安置分流人员,清理债务,投资发展。很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工业遗产(如:郑州国棉二厂、郑州电缆厂、郑州国棉一厂、四厂、五厂和六厂的生产区等等)被一拆了之,一大批工业遗产和工业景观急剧地从我们视野中消失。因此,结合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对郑州的工业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成为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途径。
二、郑州工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
郑州工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古代工业遗产大部分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对其保护和利用得到一定的重视,比如:荥阳汉冶铁遗址博物馆、正在筹建中的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近代工业遗产只有少量旧址以文物保护单位形式保护,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时代的发展,工业遗产处于闲置状态或面临被拆除的境遇,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比如:中州煤矿机械厂、油脂化工厂、厂矿铁道专用线等。现代工业遗产以企业盈利为主要发展目的,对工业遗产旅游的认识尚未成熟。总体而言,郑州工业遗产在保护和利用程度上相对落后,再利用程度较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处于初始阶段。少数已经开发和利用的工业文化遗产主要表现为四种模式:
(一)以荥阳汉冶铁遗址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模式。博物馆模式以陈列、展示、收藏文物为主,形式单调,互动项目很少或规划的互动项目并未实施,部分设施处于闲置状态。
(二)以东风渠铁路公园为代表的主题休闲公园模式。公园模式建设中主题泛化,缺乏体验项目,工业遗产丰富的价值和文化内涵不能完全体现出来。
(三)以“二砂艺术园区”、“良库艺术园区”为代表的生产区域参观、艺术馆展示模式。“二砂艺术园区”位于中国第二砂轮厂内,是郑州市政府规划的以工业遗产保护为主旨、以文化创意产业引领的首个文化产业创意集聚园区。二砂艺术园拟建设集科研开发、生产制造、营销运营于一体的国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园区,将工业老厂区打造成为集建筑、艺术、文化、休闲娱乐、生活于一体的城市中心。工业园区的展示模式开创了郑州工业遗产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结合的先河,但在创意景观、创意空间的营造、基础设施的配备方面还有待改进。
(四)以郑州煤矿机械厂、宇通公司等为代表的厂区研学模式。生产中的企业开展以工业旅游为路径的参观研学,大多只是作为企业生产的辅助项目,以提升企业知名度为目的。前来参观的大多为政府官员和商务考察团,旅游团和散客很少,旅游设施的投入成为企业的负担,缺少旅游行业管理经验,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度较低。
总之,郑州工业遗产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尚未成规模,古代工业遗产未得到有效利用,近现代工业遗产还处于发展初期,很多项目仅仅停留在规划层面。文化创意与工业遗产旅游的融合发展经验不足,二者融合发展的核心要素中很多仍未得到重视和发展,基于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工业旅游产业开发链尚未形成。
三、郑州工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多元模式
结合中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企业发展工业旅游的现实状况,郑州工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多元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文化传承型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在我国最为普遍和成功,也最受旅游者欢迎。文化传承型工业旅游项目最大的卖点就是行业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重的民族情节。一般是该行业最早的企业之一,并且是传统配方和驰名商标的拥有者,可以说这些企业本身就是行业历史的缩影。作为郑州的老字号,郑州卷烟厂、郑州面粉厂、郑州印刷厂等企业的产品在省内家喻户晓,因而这种工业旅游兼有工业观光与历史回顾的双重内涵。企业的工业旅游最初源自于社会对于企业所包含的人文历史景观的追索,进而演绎为对企业产品生产的关注。这类工业旅游一般开始较早,影响较大而且由于蕴含了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企业一直是接待中外游客、政府经济考察的必经之处。
二砂、郑煤机、郑纺机等这些是中国工业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企业,代表着郑州工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业化水平。由于该类企业在郑州经济中处于支柱地位,因而旅游往往是一种承载形式,经济考察与参观学习成为主要目的与主流表现形式。由接待向工业旅游的过渡往往是在外力推动作用下完成的,而非企业自觉行为,相反,考虑到企业特殊的作业环境以及生产安全的要求,企业在工业旅游开展初期是被动的。总的看来,文化传承型工业旅游特点是追述企业历史和介绍产品文化参观生产车间、生产流程、厂区厂貌。
(二)现代企业型发展模式
这种类型工业企业是改革开放后新建的,以其良好的成长性、国际水平的生产线以及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成为各行业关注的焦点。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他们鲜活的印证了郑州经济的演变。由于企业机制的灵活性,带动了其经营思路与发展模式的多变性。
比如:宇通公司、三全食品等作为新兴行业,这些企业的作为最终消费品的生产商,虽然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这一砝码,但面对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市场,消费者的认可是关系企业前途与命运的最终决定力量。所以,让消费者亲眼目睹产品的生产过程,感受企业先进的管理水平和科学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比广告更为形象的宣传方式。因而这种企业往往是主动出击,并具有非常强的公益色彩。就其内容而言,在生产过程、厂区厂貌参观的基础上,又附加有企业产品展示与具有较强公益性的行业科普景点,现代企业型工业旅游项目特点“活”广告效应。这些企业一般不把开展工业旅游作为盈利为目的,而是主要展示企业先进的管理水平和科学的企业文化。
(三)工业园区型发展模式
这类工业旅游是以整个工业园区整体连动开发的形式出现,由工业区的管理委员统一管理,其工业旅游项目亦由园区的管理委员会进行统一的规划、线路设计等。如:二砂工业创意艺术园区、良库艺术园区、瑞光艺术园区等,可以把这些工业园区联合组成工业旅游项目。园区内需要统一规划和管理,园区环境、旅游线路组织以及旅游配套服务到位。这种工业旅游应当说是一种极其有益的尝试,可以使资源的配置达到一种较为合理的状态,而且连动开发、统一运作,使投入产出比更趋合理,在有效挖掘潜在资源的前提下提升工业旅游整体竞争力,打造工业旅游精品线路。
(四)遗产与博物馆型发展模式
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的过时的、比较落后的生产工艺、生产模式、历史遗迹等开发为传统工业旅游项目或博物。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某些门类的工业生产逐渐衰退,伴随着生产空间的废弃化,但留下了大批有工业遗产开发成工业旅游资源,如郑州六大棉纺厂。这类发展模式主要目的是保护工业遗产,进行科普和爱国主义教育为目的。
比如,筹建中的郑州纺织工业遗产博物馆是依托上个世纪50年代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大型国有棉纺企业,建筑是由东德负责设计建造,秉承了包豪斯的理念。通过场景恢复、陈展布置等手段,在对原有的历史文化遗留进行保护的前提下,他们将原有的工业厂房进行了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带来的是对于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创造性的理解。这些空置厂房经他们改造后本身成为新的建筑作品,在历史文脉与发展范式之间,实用与审美之间与厂区的旧有建筑展开了生动的对话。再如:以南阳寨面粉厂仓库为依托,改造而成的众度创作工作室,艺术区每年举办“艺术节”,活动内容包括艺术节开幕式及酒会、主题展、雕塑展预展、特别展、同盟展,影像展、摇滚音乐会、学术论坛等。这些都是引导客流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四、郑州工业文化遗产文旅融合发展对策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增强旅游发展动力。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中,要由政府主导变为政府的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为两者的融合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政府应当重在发挥以下职能。
1、资源普查
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的第一步就是要摸清家底,要在河南省范围内对工业遗产进行普查、登记,建立数据库,持续、动态记录工业遗产的保存和再利用状况。
2、政策制定
政府要出台和完善相关法规,在工业遗产开发、租金优惠等方面为产业融合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做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规划编制工作,设计具有郑州工业特色的代表性工业游线路。
3、管理协调
两大产业的融合涉及到多个行业,政府应整合管理职能、简化流程、优化制度环境。此外,利用政府平台进行宣传,扩大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规模和知名度。政府要积极推进包含专家、从业者、企业、民间团体、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者在内的第三方行业协会的建立,发挥政府、专家、企业等各界各方的创意和智慧。
(二)打造集“文化+科技+生活时尚”于一体的工业遗产旅游地
鉴于郑州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基础,进行大规模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条件尚不成熟,因此可优先打造一批集“文化+科技+生活时尚”于一体、功能多样、基础设施齐全的工业遗产旅游示范点,提高郑州工业遗产旅游的影响力,以此带动其他工业遗产旅游地的后续发展。
文化元素一旦与现代科技和时尚生活相结合,就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两大产业的融合中,要以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依托,传统的陈列手段与高科技展示结合,将工业遗产改建成博物馆、创意产业园、主题公园、购物中心、特色旅馆等与艺术、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等现代生活时尚相结合的公共空间,完善餐饮、酒店、交通、娱乐等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联的配套设施,打造融合工业遗产时代特点、科技和时尚元素的创意旅游产品。
总之,郑州优先发展的工业遗产地的创意开发应集文化、科技、生活时尚于一体,拉长产业链,注重亲民、开放、公益、多样的功能设计,最大程度地吸引民众、游客、经营者的参与和关注,将工业遗产旅游地打造成当地的文化和休闲地标。
(三)以文化体验为理念,营造创意旅游环境
郑州工业遗产旅游在满足游客参观、游览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要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技术价值,借助工业设备为游客提供兼有文化性、知识性、趣味性、活态化的体验活动。冶铁遗址、纺织博物馆等特色工业遗产,可与教育相结合,策划冶铁、纺织制作全过程DIY体验、虚拟纺织体验、冶铁工作室体验、扎染培训班、论坛、讲座教育体验等活动;近现代工业遗产,可以开展产品制作、时代穿越、工人生活、摄影基地、艺术节、节庆活动、现代特色公寓、技能培训等体验活动。如:在产业打造上,二砂文创园未来将着力依托郑州城市周边优秀的旅游、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借力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契机,借助郑州具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立体交通枢纽优势、先进制造业和农业优势,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引领,将创意、科技、时尚、艺术、生活乃至城市记忆在这一片区内集约式融合发展,重点打造数字文化、创意设计和工艺美术等几大产业,致力于将二砂文创园打造成为以生产型文化创意为核心的产业创新基地。
(四)突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理念
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除了需要充分考虑工业遗产与周边环境的配套打造之外,还必须突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理念。旅游开发,交通便捷是最大的问题,道路的通畅、车位的停放、公共交通的便利等首要解决的问题。在交通设计方面,二砂工业创意园的设计比较合理,二砂文创园的交通设计充分考虑了外部道路穿行与园区工业遗产保护的有机协调,借助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理念,将园区车行出入口西移对接西三环,与城市快速交通形成联动。在东侧,将进出园区的主要人流通过地下空间、地面连廊及架空天桥等方式联通,使园区内历史环境整体感提升,车流干扰降到最小,借助地铁站及地下连廊的联动,合理引导人流进出项目,提升空间使用效率和价值。
五、结语
工业遗产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真实记录,具有历史沉淀性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但是,那些破旧的工厂、废弃的矿山、简陋的工业设备和建筑,与人们心目中珍贵的文化遗产有着明显的差别,更和旅游沾不上边。实际上,工业遗产具备延续城市工业历史文化及对建筑审美、技术科研有着直接而重要的价值塑造功能,这些功能完全体现了工业遗产作为旅游资源的禀赋。郑州有着丰富的工业文化遗产资源,但是,由于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不足,造成了工业文化遗产资源不可挽回的毁坏和浪费。
文旅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阶段,在这一背景之下,对工业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是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创新。因此,从城市特色文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角度,提出文旅融合视角下郑州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策略和开发模式,不仅为郑州工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为部分工业主导型城市向服务主导型城市转型提供新途径。
作者:郑州二七纪念馆学术研究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庞倩华
郑州社科发布
郑州市社科联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