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二级巡视员毛忠民

日前,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基础测绘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加强基础测绘管理,规范基础测绘活动,提升基础测绘服务能力,加快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更好地服务现代化河南建设。

《意见》明确推进实景三维河南建设。整合处理各类数据,形成覆盖全省的实景三维地形场景,构建真实、实时展示河南省全域自然资源现状和自然地理格局的时空基底。加强实景三维技术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沿线水资源保护和渠首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今年3月印发的《河南省“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下文简称《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建设实景三维河南,丰富地理信息资源。内容包括建立遥感影像统筹机制,开展航空航天影像定期获取与处理,形成省市县一体化快速更新模式,实现基础地理信息产品的动态更新,持续优化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完善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构建全省时空三维地形场景和城市三维模型。
近日,泰伯网专访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二级巡视员毛忠民,了解河南基础测绘及实景三维相关工作推进情况。

△洛阳古城池 曾宪平摄

能否介绍一下《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毛忠民河南省此前已经完成了1:10000地形图的省域全覆盖,并维持三年一次的滚动更新,市县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基本实现了1:500或1:1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全覆盖。
但是,覆盖全域的大比例尺数据资源仍不全面,面积仅占全省范围的5%。村镇基本都没有大比例尺地图,其余如卫星遥感数据、城市三维模型、优于1米的地形地貌高程数据、高精度LIDAR数据等,也都有所不足,且坐标基准不统一,制作标准不统一。
数字时代,无论是自然资源调查还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开展,都离不开精细化的基础地理信息做支撑。因此,河南需要自上而下统筹推动基础测绘工作,补齐短板,完善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提升基础测绘服务能力,加快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
无论是《意见》的出台,还是今年3月《河南省“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的印发,都是源于自然资源信息化整体趋势、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的基础情况以及河南省的实际需求。
两个文件的相继推出,有利于河南省全域基础地理信息的统一规划和应用。
前期统筹规划布局,有利于节省整体成本、统一数据规范,为后续数据的应用提供便利。通过这两个文件的发布,我们希望能够在十四五期间完善全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工作,统筹开展全省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设工作,实现重要地物点精度优于0.1米,全域优于0.2米的多尺度基础测绘成果全覆盖。
总之,通过两个文件的印发,未来河南基础测绘将补齐短板、迎来重要的发展期。
能否介绍下“十四五”期间河南测绘、地理信息建设的工作计划?
毛忠民首先,需要构建可真实、实时展示河南省全域自然资源现状和自然地理格局的,具备法定性、唯一性、权威性特征的时空基底。这是一项公益性工作,包括数据的普查、更新及动态维护等。
这其中,也包括进一步加强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管理。
在此之前,河南已经完成了全国密度最大的站网(站距30公里,247座基准站),并进行了似大地水准面净化,可提供实时高精度三维坐标数据,形成覆盖全省及其周边地区全面兼容北斗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实现了覆盖全省实时分米级―厘米级和事后毫米级的定位服务。下一步,河南将统筹全省测绘基准基础设施资源,充分利用省内现有CORS基准站资源,实现支持北斗三号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升级改造 。
第二,需要不断丰富地理信息资源、提高技术能力水平。包括航天、航空的数据采集能力、实景三维建设,都是在丰富地理信息资源。
第三,在完善基础工作的前提下,需要不断探索时空数据的深层次应用与推广,只有足够丰富的地理信息数据和产品,才能够为社会、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
能否介绍一下实景三维河南的规划思路?
毛忠民海量三维数据的存储、计算、处理等都面临相当大的挑战,因此,建设大范围的三维实景在以往是不可能设想的工作。但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实景三维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
目前,各地的实景三维建设已经相继开展,但尚未全面推开。
我认为河南省应该先夯实基础,进一步完善地理信息的数据基础、技术能力和体系机制,逐步展开实景三维河南建设。围绕实景三维河南建设,将整合处理全省高精度DEM、DOM、地名/地址等数据,形成覆盖全省的实景三维地形场景。
省级层面,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主要负责技术设计、任务统筹和成果管理,包括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以及参与单位、企业的技术、规程培训,后期质量检查、成果汇交入库等。市、县一级负责建立城市级实景三维地图,并在有条件的市县开展城市重点区域内的地上地下时空数据一体化测绘与研究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也希望通过统一的标准和技术培训提高从业单位的整体水平和市场活力,进而为河南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增加推动力。

实景三维河南的试点建设推进情况如何?
毛忠民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精度的空间地理信息底板。
在试点方面,现阶段主要围绕黄河流域试点开展沿黄生态廊道(河南段)实景三维建设,打造黄河治理的底板工程。以往,黄河流域的耕地、湿地、人口等数据往往以百万级出现,但这样的数据精度远远不能满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为满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河南统筹开展黄河干支流、左右岸的地形地貌测绘。在黄河两岸2-5公里、约1.1万平方公里的片区开展了0.2米高清航空摄影,同时制作高精度数字正射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进而构建河南段的实景三维黄河。
同时,河南还将加强陆河地理信息采集、融合、共享和应用,制定统一的空间基础数据标准和技术体系,为住建、生态等部门提供统一的智能地理信息平台,打造黄河干流(河南段)专题地图等多样化地理信息产品和示范应用。

△黄河生态廊道陕州区段 赵锁刚 摄

在自然资源信息化领域,河南还将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毛忠民河南省建设包括监控设备、管理平台建设、数字高清影像制作和应用系统的“天眼”系统,力争实现全省自然资源和生态违法事件的动态、实时监测,提升对自然资源和生态违法行为等事件的快速反应和精准施治。
“天眼”系统整合了全省雪亮工程、蓝天卫士系统及城市监控等摄像头资源,但由于设备安装等限制,仍然存在一定盲区。而航空、航天影响则能够充分补齐盲区,让这一系统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眼”。
所以,省里决定强化航空航天遥感影像统筹和保障能力,在覆盖全省16.7万平方公里(除禁飞区外)的范围内实现地面分辨率优于0.2米航空数码真彩色影像获取全覆盖。
为实现全省优于 1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获取与处理双月覆盖、优于2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获取与处理月度覆盖,河南也在构建和部署全省遥感影像统筹及卫星应用云服务系统,推动发射河南一号商用卫星,全面提升遥感影像获取能力和应用水平。实现遥感需求在线上报、遥感数据一体化获取、自动化生产、在线分析挖掘应用 、信息化分发服务, 达到全省遥感影像一图多用,满足各部门、各行业对遥感影像产品的需求。
下一步,还将制作全省数字高清正射影像地图,建立省级层面提供可量测级别的数字高清影像数据库。并开展基于亚米级卫星遥感影像的动态更新,为天眼系统提供清晰、精准的本底数据支撑。
您认为,实景三维大规模建设和应用还存在哪些障碍?对此您有何建议?
毛忠民目前,产业技术正在不断升级,但实景三维这样的大型项目全面铺开所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受到客观环境制约。
受疫情影响,测绘领域的很多外业工作开展受限,叠加整体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产业内的企业正在迎来一波洗牌。同时,实景三维建设所需资金量较大、时间较长,各地建设时也会根据经济情况决定推进进度。
相对二维地理信息产品而言,实景三维成果应用更适用于各类场景的展示以及中小场景的精细化管理,更多地区是先从小面积开始生产、测试,再逐步推广。短时间内,实景三维全面取代基础地理应用并不现实。
现阶段,实景三维商业化市场尚未完全培育成熟,虽然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活跃度较高,也需要有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才能迎来长期、稳定的发展。
实景三维固然是一片蓝海,但我建议,业内企事业单位不仅要盯住实景三维,更要发现整个基础测绘领域的机遇,比如河南近期开展的全域优于0.2米航空摄影和全域优于1米的遥感影像双月覆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就全国而言,优于0.2米的基础地理信息覆盖面积仍然有限,但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在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规划、资源监测、环境治理等方面,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有非常多的应用空间和可能性值得探索。
同时,这部分数据也可为后期建设实景三维等三维立体一张图打好地基。在做好统筹规划的前提下,优先完成大比例尺的全域基础地理数据建设,边建设边应用、也有助于减少整体财政支出,提高地理信息的应用效率。
(撰文:宋潇旸 内文首图来源:受访者供图 封面图来源:网络)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