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河南日报》刊登了
《党建引领促发展 “脚步丈量”砺初心
——来自新郑市深入践行“用脚步丈量工作法”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一文
全文如下
10389、12087、14600、18908……在新郑,党员干部“身入”基层、“心到”基层,用脚步丈量城乡,日行步数频频刷新纪录。
拼在一线,干在实处。这一串串数字,记录的不仅仅是脚步,更是党员干部每天的“工作指数”和“辛苦指数”。
坚持党建引领,砥砺初心使命。自2020年6月份以来,新郑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践行“用脚步丈量工作法”,主动扑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大街小巷、城乡角落、项目一线,清“淤点”,通“堵点”,解“难点”,推动问题在丈量中发现、工作在丈量中落实、作风在丈量中转变、民心在丈量中凝聚,蹚出了一条与高质量发展“同向”之路,走出了一条与人民群众“同心”之路。
“脚步丈量”筑根基,党旗高高飘扬在基层一线。
一个曾经的落后村缘何快速“蝶变”为先进村?在一步步“丈量”中,新村镇牌坊庄驻村第一书记魏东和村“两委”班子“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越发强烈,确定“党建领路、八方援助、粉条起步、文旅致富”的发展目标,积极联系企业家、本地乡贤、社会人士等不同群体组建乡村振兴牌坊庄“八方援”队伍,创新发展旅游寻访经济,小乡村焕发了大活力。
如今,新郑市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躬身入局,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主战场,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第一线,在项目建设、科技攻关的最前沿,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
脚步丈量发展空间,脚步丈量责任担当。在党建引领下,新郑这套深入践行的“用脚步丈量工作法”是如何发挥作用并引发深刻变革的?
实践是最有力的证明。新郑市从建立长效机制、筑牢基层堡垒、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力”等方面久久为功,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党徽在基层一线熠熠闪耀。
——“脚步丈量”永远在路上。新郑市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健全的长效机制。
坚持以上率下,新郑市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市级“用脚步丈量工作法”领导小组,县处级领导干部带头到分包联系乡镇、分管行业部门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实情。全市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以身作则,带领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到负责区域实地调研查看,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明确解决办法和解决时限,确保“用脚步丈量工作法”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每月前五个工作日为“用脚步丈量周”,每周五为“用脚步丈量日”,党员干部集中到分包村(社区)、分包路段、分包企业、分包项目、分包工作等负责区域实地查看,推动情况在现场了解、实事在现场办理、成效在现场检验。
一个“全员丈量、全域丈量”格局已然形成。新郑市建立健全“用脚步丈量工作法”长效机制,实行领导带头、常态丈量、循环丈量、对账销号、评价考核、激励奖惩等6项制度,同时实施周抽查、月督促、双月评议、半年总结、年终考核制度,并将效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截至目前,新郑市已累计组织调研1000多次,解决各类问题1400余个。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在“脚步丈量”中,新郑夯实基层基础,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发展好不好,擂台赛一赛。在新郑,每一季度,由新郑市主要领导带队,进工地、入车间、下乡村、看项目、听讲解、看变化,对全市高质量发展进行集中观摩测评,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立足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新郑市推动“用脚步丈量工作法”与党组织“五星支部”争创、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亮赛比”、高质量发展擂台赛等活动深度融合,组织全市各基层党组织同台竞赛,党支部书记现场比武。成功创建河南省级基层党建示范村2个,郑州市级基层党建示范村22个,“美丽乡村”精品村、示范村45个,在推动全市各级党组织迈开脚步听民意、转变作风提效能中,真正发挥了战斗堡垒和领航头雁作用。
——事靠人为,事在人为。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在“脚步丈量”中,新郑市注重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不断淬炼造就一支干事创业的过硬队伍。
今年5月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硕博连读毕业的宋海杰等近百名引进的青年人才,以及从新郑市大中专院校招引挂职的博士、硕士和高级职称等高层次人才迎来了共同的“幸福时刻”:在新郑有了一个“新家”——故里英才公寓。
“新郑招才引智不仅停留在一纸承诺上,更体现在解决人才问题的一系列奔忙中。”宋海杰说,“解决了后顾之忧,大家能够更好地扎根新郑、安家新郑,在这片热土上发挥光和热。”
坚持立足本地产业优势和高等院校集聚的特点,新郑市党员干部迈开脚步摸清人才底数,深入一线发现人才短板。通过“按图索骥”,真正把想发展、懂发展的“适销对路”的人才吸引进来,让专业人干专业事;实施政策激励,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使用机制、竞争机制、保障机制,让引进的人才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通过实施“推优”“推青”“推高”计划提拔重用干部71名(从乡镇一线提拔优秀一般干部26名),进一步增强了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实施“故里英才引进计划”,2020年针对性招引研究生和博士生人才100名,2021年故里英才引进公告已发布,为建设现代化全国一流中等城市奠定坚实人才支撑。
脚步丈量连着真知与行动,脚步丈量连着实情与决策,脚步丈量连着党心与民心。在一步步“丈量”中,情况在一线掌握、决策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摸清“底子”、开出“方子”、探出“路子”。
“脚步丈量”强担当,党员干部作用发挥在一线。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在新郑,一个个问题在“脚步丈量”中打捞、解决,换来的是老百姓一致的点赞和叫好;而老百姓的褒奖又转化为党员干部接续奋斗的强劲动力。
在这个同频共振、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中,新郑不断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用脚步丈量基层民意,量出群众公认的满意干部。
围绕县乡村三级换届工作,新郑市充分运用“用脚步丈量工作法”,深入基层一线,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防疫防汛、“万人助万企”等急难险重工作中了解干部的客观表现,真实识别干部,打造了一支文化层次较高、专业结构合理、年龄结构优化、性格气质相容的领导干部队伍。新郑300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实现了100%“一肩挑”,年龄、学历的“一降一升”目标全部顺利实现。新一届乡镇领导班子平均年龄40.1岁,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学历100人,占比90.9%。班子整体功能得以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强的组织保证。
——用脚步丈量艰难险阻,量出共产党员的先锋本色。
“门看门,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干部,就要先干一步。”今年汛情、疫情发生以来,辛店镇镇长王燕有了更深认识:“党员干部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才会装有多少群众的期盼。党员干部在暴雨中涉水涉险,老百姓就会扛上沙袋堵缺口;党员干部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群众就会主动配合、自我管理。”
“脚步丈量”在平时,关键时刻显担当。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汛情,新郑市迅速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在防汛救灾一线当好“四大员”(组织员、冲锋员、宣传员、救助员),围绕群众面临的最现实的管网抢修、水电供应等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全力做好防汛救灾、灾后重建等各项工作。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中当好“五大员”(冲锋员、监督员、传递员、守门员、服务员),1.8万余名党员干部主动下沉到300个村(社区)、408个采样点配合参与防控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筑起坚固防线。
这是共产党员的鲜明本色: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今年以来,新郑市涌现出省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145个、先进党员263名。
——用脚步丈量使命担当,量出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
初冬时节,位于新郑的河南达利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忙碌运转,工人们熟练地操作每一道工序,一片繁忙生产的景象。
“脚步丈量”纾的是企业之难,解的是发展之困。“多亏政府部门精准帮扶,强化用工、资金、用能等要素保障,企业很快克服了汛情和疫情影响。”河南达利食品有限公司常务厂长陈灿鹏信心满满地说,“今年企业定的产值是1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问题不大。”
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大局。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郑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变身“首席服务官”,包联174家重点企业(项目);成立一对一专班,助企党员干部变身“店小二”,既当惠企政策宣传员,又当企业困难化解员,累计“丈量”企业509家,摸排问题369条,累计解决销号问题309条。
在新郑市政务服务中心,1634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大厅办理,企业不出“一件事”专区即可一站式办结所有事项。每个月,进驻大厅窗口单位的“一把手”全方位全流程体验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及时发现解决办事过程中流程不优、运转不畅、效率不高等堵点、难点问题。
用脚步丈量,积尺寸之功,新郑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在河南省2020年度营商环境评价中,新郑市在全省104个县(市)中排名第一,是唯一一个达到地级市优秀水平的县(市)。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营商环境树起新郑品牌,释放出“强磁场效应”。目前,新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23家,现有市场主体突破10万家,集聚24所大中专院校,引入银行机构16家,成为全省拥有市场主体、大中专院校、进驻银行最多的县级市,也是郑州市唯一一个常住人口破百万的县(市),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总体评价连续8年位居全省首位,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38位。
“脚步丈量”解民忧,民生福祉实效检验在一线。
一条大路横贯东西,村内设施健全、村容优美、瓜果飘香,村民安居乐业……走进梨河镇岗李村,一番美丽乡村景象映入眼帘。
“改造建设的主街道共设立104个生态停车位,停车位旁种植了50多棵大树冠法桐,每家每户门前还种植了果树,群众一个劲地说好。”梨河镇的岗李村党支部书记祝晓磊介绍,为了让群众生活更舒适、更便利、更满意,就主街改造的设计稿,村“两委”多次开会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屡次实地考察、现场办公,一份设计稿先后修改了5次。
“我们多跑腿没啥,老百姓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就值得!”祝晓磊深有感触地说。
脚步丈量民情,实干赢得民心。在新郑,党员干部循民声、顺民意、应民需,深入践行“用脚步丈量工作法”,高品质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
——在“脚步丈量”中,城市建管开创新局面。
很多问题和情况,坐在办公室里看不到,坐在车里也看不清,必须用脚步一点点丈量才能发现、破解。
围绕国家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复审等阶段性重点工作,新郑市以“用脚步丈量城市工作法”为抓手,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进社区,争当志愿做先锋”“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等活动,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实地调研查看辖区内主干道、街道、胡同,社区、机关院落、广场、游园、河道等公共区域,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治提升。全市1300个基层党组织35000名党员对67个社区、129个无主管楼院开展拉网式排查,累计实施城市建设提质项目318个,改造提升老旧小区63个、背街小巷36个,新增停车泊位1.1万个,群众期盼已久的文化路北延、陶文路西延等9条断头路顺利通车。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越来越多的边边角角在党员干部脚步丈量中“蝶变”为舒心愉悦的游园,人们在家门口享受更多的“诗意生活”,看得见、摸得着更多的幸福。
——在“脚步丈量”中,乡村振兴谱写新篇章。
瞄准乡村振兴发展要务,围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听民声、找问题、想对策、解难题,画出了符合新郑实际的乡村振兴“路线图”。
通过实施“用脚步丈量乡村工作法”,建成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片区4个、示范村11个、示范街道15条,完成1.2万户改厨改厕改水。值得一提的是,城关乡通过开展“徒步看西城,共商谋发展”活动,盘活老荒地、老厂房、老学校、老村部、老宅院等“五老”资源162处、土地278亩,部分解决了美丽乡村建设用地、产业发展用地和建设资金等三个瓶颈,为实施乡村振兴激发了活力、增添了动力。
——在“脚步丈量”中,平安建设迈向新高度。
平安建设工作事关社会稳定、民生福祉和高质量发展大局。
只有走进群众的门,才能走进群众的心。只有依靠群众,才有无穷力量。新郑市党员干部迈开双脚,深入群众开展普法教育,不断增强全民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以社区为单位选拔党员担任社区民调员,深入社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调成率高达98%。大力推进“平安社区”“平安村镇”等“平安细胞”创建活动,夯实平安建设群防群治基础。
随着平安新郑建设纵深推进,新郑市第三次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围绕群众“急难愁盼”,新郑在“脚步丈量”中干好干实一件件让群众“咧嘴笑”的事,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秉持为民初心,以党建引领发展方向,以脚步丈量使命担当,新郑正向着现代化全国一流中等城市奋勇前进,努力为郑州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中原更加出彩、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初心不改,意气风发;时序更替,华章日新。在新郑,广大党员干部正用“辛苦指数”一步步换取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数”、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来源:河南日报)
新郑融媒
新郑市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