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恩

郭老纪念馆开馆不觉一周年了,学术研究和思想整理等有专家们张罗,我才疏学浅,谈三点感受。

  1. 英雄与梦想

金庸先生去世3年了,3年来,纪念他的人无数,他塑造了很多个英雄,完成了大众心目中的英雄梦、侠客梦,因为我们的国人古往今来都有一个除暴安良的游侠梦。金庸梁羽生他们是文学家,创造的是想象出来的侠客、英雄,而郭老是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有感情敢于放弃小我追求为国为民之大我的真英雄。他反清、抗袁,怼国民党反动派,一次次拉起革命的大旗,显然是要一个乾坤朗朗、贪官遁形,百姓安居乐业,人民物质精神都要丰沛富裕的世界,他办报纸、办学校、办图书馆,就是为了一个更好的世界更好的中国出来。

新乡的郭家,清末至今,出去读书、革命、做官,不曾在老家购置良田、美宅,都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郭老的形象,更像古代御史的“正色立朝”、铁面无私,与贪官、黑恶势力、外敌甚至皇帝硬怼的形象,所以有人说他是民国海瑞。

这样的英雄,是我们的民族之宝,学习这样的精神,才是我们应该继承的优良传统,而不是学习盛极一时的宫廷斗、手撕鬼子这样封建没落、毫无常识的该扔进历史垃圾堆的影视剧里的传统。我们该致敬和学习郭老这样的英雄,就像郁达夫先生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的: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美国有美国梦,我们中国有中国梦,想必郭老曾经的中国梦和我们今天的中国梦是吻合的,我们应该经常回顾郭老的所作所为,纪念这个英雄,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历史与过往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了美国人弗利尔1910年雇人拍摄的老照片,其中的洛阳开封的部分震惊了我。111年前,洛阳开封这样历史上的煌煌大都一片凋敝,了无生机,城市建筑东倒西歪,街道破败不堪,连寺庙都没几棵树,大约龙亭上面有一棵树,卧龙宫有几棵树,铁塔周围一片荒凉没有人烟,龙门石窟西山上光秃秃的,卢舍那大佛脚下积土甚厚野草凄凄。再看1896年李鸿章访德,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感慨欧洲的发达富裕强大,并购置了军火回来。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来看郭老的人生,就更有了参照。郭老生于1887年,丧国辱权的《辛丑条约》签订的时候,郭老9岁,作为一个开明家庭的子弟,看到列强侵华民不聊生,肯定是心急如焚,所以我们看到郭老后来20岁了去读中学、河朔中学,然后去读北大,再然后很快被革命的烈火点燃而不能自已,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一直坐监狱到民国到来再次倒袁,1942年辗转跑到重庆当场拆穿国民党当局的谎言。

郭老的少年青年时代的中国岌岌可危,官僚军阀横行,老百姓的文化程度很低,割地赔款,中国几乎耗尽了最后一滴血,整个国家缺乏起码的精气神,再也不是唐诗宋词里、《清明上河图》里的洛阳和东京了,历史几乎倒退、中华民族奄奄一息,是郭老这样的革命者挺身而出不畏强暴不惧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的安定团结、物质丰盈。

郭老的纪念馆内,有他的后人、河南辛亥革命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力教授多方收集的那个时代的物件、资料、图片,有极强的代入感,作为民间博物馆,更能够让观众看到过去真实的历史和过往,从而引起思考并珍惜今天,这应该是郭老博物馆的另一个价值:历史和文物价值,思考历史和过往意义的价值。

  1. 纪念与聚会

郭力先生作为郭家在郑州的重要和活跃度极高的一员,他那里经常高朋满座,济济一堂,士农工商各阶层的人都有,但更多的是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精英,可谓是谈笑有鸿儒,往来少白丁,郭力身上,有着浓郁的郭家遗风,不愧郭家出身。

郭力继承曾祖父、祖父辈遗志,做了不少事情大伙儿都知道,网上也能查得到,在此不复赘言。因此,郭老纪念馆一旦落成,郭力身边前往纪念馆去的各界特别是学界传媒界文化界的朋友,就更多了,就我知道的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中原工学院等高校的老师、省报记者、省图书馆的专家等等等等,总有机会过去看纪念馆、看新乡、看郭力策划在建的葫芦小镇,并思考和研讨郭老的事迹和精神,也讨论其他的一些事情。附近中小学和各界认识去纪念馆的也很多,无疑,连村民也在受教育。

郭老的这个纪念馆就是个平台,以此连结团结了更多的各界更层次的人士,譬如,河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苏全有教授带领学术队伍对此展开河南辛亥革命的系列研究,已有成果。我本人更是感到欣喜和荣幸,因为从此能够认识更多的朋友和杰出人士,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眼界也得以扩大了许多。想必郭力先生身边的人也是这样想的。

所以,大家在此缅怀郭老、纪念他,从而有了更多聚会,从郭老的事情展开去,文化、学术界将会有更多有趣而有意义的事做起来,咱们的河朔、中原,将会氤氲起浓郁的文风,这也是郭老愿意看到的吧?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