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如何赋重“压舱石”?
——万荣农商银行支持沿黄滩地粮食生产实现“三化”的调查
万荣县地处黄河之畔,沿黄滩地资源丰富,规模种粮优势明显。
然而,长期以来,沿黄滩地资源分散,传统小农户种植模式成本高、效益低,规模化发展面临“资金缺、管护弱、链条短”三重困境。
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万荣农商银行深刻洞察滩地粮食生产的发展需求,积极探索金融支持路径,推动滩地粮食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持续稳固粮食“压舱石”地位。
赋能“新手”+流转……
粮食种植规模化
36岁的孙晓彬长年在内蒙古经营防水建材,2022年毅然返回家乡,创办了万荣致远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种植小麦、玉米。
万事开头难。流转土地、选择良种、田间管理、收获储藏等一大堆难题,正等着种地“新手”孙晓彬来闯。其中最难的,是资金短缺。
好在有万荣农商银行“富滩贷”的支持,孙晓彬的合作社很快步入正轨。
“富滩贷”是万荣农商银行深入滩地区域调研后,从贷款主体、金额、利率等方面专门为滩地种植户打造的金融产品——
对象广泛:通过总承包户推荐担保、分类型批量授信的方式,将政策、利率、服务等利好举措覆盖到所有滩地种植养殖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额度较高:最高授信额度300万元,贷款额度较其他个人信贷产品最高授信额度提升了30%,利率优惠20%以上。
手续简便:信用贷款办理便捷,能够精准解决种植养殖户在扩大土地流转、水利设施建设、购置设备农资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用款灵活:该产品具有随用随贷,使用计息、不用无息的特性,农户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安排贷款的使用和偿还,降低融资成本。
孙晓彬在万荣农商银行的支持下,引入优良小麦、玉米种苗,实行节水灌溉方式,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的种植管理。
“没有万荣农商银行的支持,流转不了这么多土地!”光华乡大兴村的种植大户王林峰感慨道。
王林峰之前在村里种棉花、中药材,后来从万荣农商银行贷了80万元,集中连片承包了滩地荒地1000亩,种植玉米、小麦,实现了从传统农户到现代种植大户的转变。
种了几年,王林峰看到效益不错,又从万荣农商银行利用“富滩贷”贷了200万元,再流转土地1000多亩,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滩地流转增加,流转费用也逐年上涨。目前一亩土地承包费在1000元左右,加上种子、化肥、浇地等投入,利润越来越薄。
而王林峰下一步却想将规模扩大到四五千亩,要靠规模取胜。
据统计,截至2024年末,该行通过“富滩贷”累计支持土地流转面积达3.5万亩,推动沿黄滩地形成了多个千亩以上的规模化粮食种植基地,有力提升了粮食种植规模化水平。
滩地变良田,规模是路径,金融是活水。万荣农商银行精准锚定种植主体的核心需求,以信贷产品创新打破资金瓶颈。针对种植新手缺乏抵押物的困境,“富滩贷”产品跳出传统抵押模式,以土地流转合同、银行流水等为授信依据,让“无抵押也能贷”成为现实。针对流转大户,“富滩贷”提高授信额度,强化金融活水对规模化种植的“输血”作用,让更多经营主体敢闯、敢干、敢扩大。
在万荣农商银行的支持下,滩地沃野正经历着从“散田碎地”到“连片成带”的深刻变革。
支持机械+智能……
粮食管护科技化
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也是沿黄滩地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的关键。但购置农业机械设备所需资金量大,成为众多种植户和新型经营主体面临的一大难题。
万荣农商银行积极响应,在充分调研农业生产周期和资金需求特点的基础上,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高贷款额度,专门为购置农机设备开辟绿色通道。
老李的合作社专门从事农业托管服务,覆盖小麦、玉米从种到收的全过程。当时,他想扩大服务规模时,遇到了资金难题。
万荣农商银行了解其需求后,迅速组织客户经理进行实地考察与评估,仅用一周时间就为其发放了150万元贷款,助力合作社顺利购置所需农机设备。
如今,该合作社扩大机械规模后,不仅提升了粮食生产效率,还提高了粮食产量与质量,亩均收益较以往提高了20%以上。
据了解,在万荣农商银行的大力支持下,沿黄滩地的农业机械化率从2022年的60%提升至目前的80%,有效推动了粮食生产向高效机械化迈进。
在万荣沿黄滩地,“机械+智能”的融合应用正加速落地。
“种1800亩土地、4种农作物,这难度不大!”孙晓彬从种植“新手”到“老手”的蜕变,源自万荣农商银行对“机械+智能”的赋能。
当前,孙晓彬种着1000亩小麦和玉米、500亩花生、300亩山药。伴随规模扩大、品种增多,田间管理日益复杂,不仅要机械化,更要智能化。孙晓彬从万荣农商银行的贷款也从10万元、50万、200万元,增加到300万元。
“农业科技化主要体现在提高种植效率和质量。”孙晓彬从农业科技化中受益良多——
播种施肥一体化,播种机带上北斗导航,可以白天晚上24小时连续播种,一天播种1000亩,不仅效率高,而且可灵活调整、实时监控播种施肥量,确保不断子、不断肥;水肥灌溉一体化,可根据土壤墒情和作物生长需求自动调节灌溉水量,不仅节约了大量水资源,还使粮食产量提高了15%左右;田间管理高效化,1000亩土地,4小时完成无人机打药、4天完成灌溉、2天完成收割……
随着种植规模扩大,孙晓彬的合作社还开展秸秆收储加工业务,将小麦、玉米秸秆加工利用,变成优质牧草,销往内蒙古等地,增加种植效益。
秸秆变牧草,收入多元化,是促成孙晓彬从经商转种地的重要原因。
面对承包费涨、农资涨、人工费用涨、利润空间压缩的不利形势,孙晓彬认为,只有扩大规模才有出路。他计划明年在万荣农商银行的支持下,建设6000平方米的库房,购买600万余元的机械,从种子、农资到种植、管理、收获、销售,全链条打通。
目前,沿黄滩地片区已有超过80%的种植面积应用了各类先进农业科技,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不断提升,粮食产业正加速向科技化转型。
科技进村入户,金融服务必须跟上。万荣农商银行构建“总行机关+乡镇网点+驻村客户经理”三级服务网络,精准对接农机购置、智能设备引进等需求,以金融杠杆撬动科技要素下沉,推动粮食管护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
助力创牌+“攀龙”……
粮食加工品牌化
“好粮”变“好价”,品牌是关键。
万荣农商银行立足滩地粮食资源优势,从粮食加工、品牌培育、市场拓展等环节发力,推动粮食产业从“原粮出售”向“品牌增值”转型。
“有了万荣农商银行支持,我们顺利完成技术改造,生产效率提高了30%!”万荣县天力面粉厂负责人王庆说。
该厂是一家集粮食收购、销售、面粉和馒头加工于一体的企业。近年来,由于设备陈旧,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企业决定进行技术改造,但资金缺口较大。
万荣农商银行了解情况后,为其发放了290万元“新农贷”,帮助企业购置先进的面粉加工设备,对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升级,企业的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今年6月,天力面粉厂又从万荣农商银行用“新农贷”贷了280万元,用于资金周转、收购小麦。
在该行的支持下,天力面粉厂严把质量关、流程关、原料关,其“三琯”馒头品牌逐渐响亮。
“我们要持续加大对粮食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粮食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品牌化发展。”万荣农商银行行长张智勇说。
有了万荣农商银行的支持,王庆下一步打算继续拓展销售渠道,不断扩大规模,以薄利多销抵御市场风险。
截至今年8月末,万荣农商银行已累计为全县18家粮食加工企业发放贷款4200万元,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品牌打造和产业链延伸。
落实大食物观、大农业观,推动当地农业企业“攀龙附凤”,积极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也是万荣农商银行支持的重点方向。
把废弃果渣变为清香饲料,是万荣县汇华万家科技有限公司的“独门秘籍”。该公司采用特定工艺,从鲜果渣出产到烘干成品仅需1个小时,其果渣饲料色泽金黄、营养丰富,且产品价格每吨比传统饲料低10%左右。
汇华万家组建时,万荣农商银行就给企业送去150万元的“及时雨”,支持企业购买设备,帮助企业仅用4个月实现从0到1的突破,当年完成销售额150多万元。
目前,汇华万家的饲料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大型饲料厂,供不应求。2025年销售额有望突破4000万元,真正实现了从“废果渣”变成“金疙瘩”。
下一步,汇华万家计划与农牧科研院所合作,将废果渣中的果糖、果酸、膳食纤维等提取出来,加工成饲料添加剂,使附加值更高。
针对企业融资需求,万荣农商银行也继续加大支持力度,计划将信贷额度提高到200万元以上。
纵观万荣农商银行的实践,其推进滩地粮食种植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的意义,早已超越“金融支持农业”的单一范畴——
它让种植户从“靠天吃饭”走向“靠科技、靠规模吃饭”,收入更稳定、更可观;推动滩地片区形成“土地连片、管理专业、效益提升”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提供了“粮食安全”的基层支撑,为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时代命题提供了新方案。(云里心)

来源:2025年10月30日运城日报
编辑:董应赞
 
                                        山西影像
山西影像官方正观号
 
  iPhone版
                                        iPhone版  Android版
                                        Android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