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SHEIN的商品在海外疯狂涌进少女们的购物车时,SHEIN继续在国内投入超百亿打造升级智慧供应链。
从供应商生产线的数字化改造,到创新工具、设备的研发,和继续投超百亿重金升级智慧供应链,沉下心修炼内功锻造高质量供应链。
近日,SHEIN还推出了系统性的供应商科学减碳项目。根据计划,SHEIN将携手第三方专业机构、面向不同环节供应商采取差异化减排策略,首批将助力面辅料等重点供应商,提供从碳盘查到目标设定、路径规划以及减排方案落地的全面支持,以完整的减碳服务链,助力供应商实现近期及长期净零的减碳目标,并提升能源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这家被全球消费者热捧的时尚巨头,正在用真金白银的投入,把自己活成了“链主企业”的全新样本。

海外“吸睛”,SHEIN成时尚“顶流”
SHEIN在海外有多火?数据不会说谎。
下载量:今年8月稳居全球时尚服饰类平台榜首,全美购物APP下载量第二(Similarweb数据);
流量:2025年1月全球服装时尚类网站访问量断层第一,规模是ZARA两倍(Semrush数据);
热度:上个月谷歌搜索量激增25%,用户关注度持续上涨;
用户体验:获评最佳消费者个性化体验购物应用榜首,超耐克、速卖通和亚马逊(PYMNTS数据);
市场地位:2024年以1.53%份额跻身全球第三大时尚零售商,超越ZARA、H&M、优衣库,仅次于耐克、阿迪达斯(GlobalData数据)。

SHEIN跻身全球第三大时尚零售商
撑起这股海外狂飙之势的,正是SHEIN独特的“小单快反”按需柔性供应链模式。
和传统品牌“先大批量生产、再等着卖”的模式不同,SHEIN的逻辑是跟着市场走:先通过洞察全球时尚趋势,每个款式的首单只生产100-200件,一旦发现销量走好就立刻返单,要是卖不动就及时停掉。
这套模式让它的库存率压到了低个位数,而行业其他品牌的未销售库存平均水平高达30%。
供应商王盛的经历,恰好印证了这套模式的威力。在与SHEIN合作之前,他曾两次创业受挫。2004年开办小型加工厂因缺订单倒闭,2007年自创品牌因经验不足和受骗,再度失败。
转机出现在2021年,王盛成为SHEIN的大码女装供应商,开启第三次创业。当时,他还是一名毫无出海经验、也不了解海外消费者偏好的外贸新手。但跟SHEIN合作不到半年,他的工厂就迎来多款爆品,返单从三千件起步,2022年底订单翻倍,2023年更是增长近7倍。
在王盛看来,SHEIN“库存少、结款快”的优势,解决了他创业时担忧的问题:订单和款项回笼不及时。“现在,我们每年都有稳定的货量预期,结算及时。不用再像以前创业时每天都要担心订单从哪里来,更不用担心收货款被跑路,这让我有更多精力去考虑多元化发展。”
如今,王盛已经在广东、湖北、江西开了10家工厂,让老家那些要照顾老人孩子的中年人,不用背井离乡就能在家门口挣钱。
事实上,这套“小单快反”模式,不只是帮到了王盛这样的供应商,让他们实现稳定经营和持续发展。
因为从提高效率、源头减少浪费,保障了性价比,这也让终端消费者受益,让他们能以更亲民的价格,享受到更丰富、更紧跟潮流的时尚产品,形成供需共赢的良性循环。
而SHEIN则靠着这条供需共赢的链条,既提升了国内供应链竞争力,又抓住了全球年轻消费者的心。

国内“造链”,继续超百亿投资升级智慧供应链
据业内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SHEIN的发展已带动了国内贸易出口、生产制造、仓储物流、交通运输等生态链一大批行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百万人就业。
包括此次推出的推动供应商科学减碳在内的高质量智慧化、绿色化供应链建设,是SHEIN助力时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长期性举措。如今,SHEIN在技术创新、培训支持、工厂扩建、人文关怀的社区公益项目与绿色减碳等方面,提升供应商在精益化、数智化和绿色化方面的综合能力,持续驱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当然,“小单快反”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实现的。要让成千上万的碎片化订单,既能快速反应,又能保持品质稳定,背后离不开强大的数字化工具和硬核的技术创新撑腰。
很多工厂在与SHEIN合作之前,多数都依赖人工、依靠Excel、邮件等传统方式安排生产,效率很低,还容易造成浪费,难以在行业中建立起竞争优势。
SHEIN做的,是免费给它们用上自己研发的全套数字化工具,从设计开发、生产排单到质量管理和物流发货,全部在线化、数字化。
不仅如此,SHEIN还专门成立了“服装制造创新研究中心”,不断开发先进的工具和设备,以解决供应商需求与难点。
比如,在今年7月举行的第二届“匠心工具日”上,SHEIN现场展示了60多项自主研发的工具:
针对珠绣面料缝制难题,能保护绣珠完整且避免断针的“珠绣拼缝压脚”、通过手持软尺分段测量、自动叠加数值,解决传统测量误差的“智能E尺”、采用便携设计搭配精准识别技术,将面料色差判定效率提升20%以上的“色差宝”……

数据显示,自2023年服装制造创新研究中心成立以来,SHEIN已累计开发170多项创新工具,并向供应商完成交付近6000件,这些精益工具平均可提升相关工序效率达80%。
除了技术赋能,SHEIN砸下超百亿真金白银,建设智慧供应链矩阵。
广东肇庆的“希音湾区智慧产业园”已于今年7月份开仓,这个园区不新增用地,而是盘活现有资源,单仓库就租了26万方,加上之前在肇庆的70万方仓库,光这一片的投资就达数十亿元。
同样在肇庆,总投资35亿元的希音湾区西部智慧产业园也在建设中,预计将在今年年底竣工,建成后会有智能分拣中心、订单分拨中心,预计年出口额35亿元,创造就业2~3万人。
更为引人关注的是位于广州增城的供应链项目。该项目规划分为三期,总投资达百亿级别,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绿色、智能、自动化”于一体的大型全球交付中心,为SHEIN的全球销售网络提供核心支持。待三期全部建成并达产后,预计年出口额将突破千亿元,并可带动约10万人就业。
回溯这十多年,从广州、肇庆,到佛山、江门,SHEIN在供应链上的动作一直没停过。到现在,SHEIN不光初步搭起了覆盖多城的智慧供应链网络,这套后端体系还在不断提速、扩大规模,完全没有停下的意思。
而这套越来越完善的供应链,不仅为SHEIN的全球业务拓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更在更深层次上,为品牌、产品及背后的产业带的进一步升级,筑牢了根基。

修炼“内功”,锻造高质量供应链
如果说柔性供应链让SHEIN在商业世界里跑得快,那么,根据市场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对供应链质量的持续打磨,则让它的根基扎得更深、更稳。
今年年初,SHEIN和传化化学联合成立了一个联合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定位很明确,就是要做成国际一流的纺织印染技术创新中心,把行业里的顶尖人才和先进技术聚到一起,给纺织印染产业的发展搭起技术支撑。
在此之前,SHEIN还宣布联合东华大学研发推出了新一代“中聚体”再生涤纶技术。这项创新工艺能够扩大回收材料的范围,涵盖废旧纺织材料与PET瓶等消费前和消费后的涤纶材料。更重要的是,即使经过多次回收,纺织物的材料性能也不会受到显著影响。
再生涤纶作为一种环保型纺织材料,主要通过回收废旧聚酯再加工制成,相比原生涤纶更具绿色优势。然而,行业主流的物理法回收虽然流程短、成本低,但回收范围有限且属于降级循环;化学法虽能实现闭环回收,却因工艺流程长、成本极高而难以大规模推广。

再生涤纶纱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SHEIN早在2023年就联合东华大学琢磨怎么突破。这次新推出的中聚体技术,刚好把两种方法的优点融合到了一起。而研发团队还在继续优化,旨在最终实现所有涤纶材料的完整循环利用,彻底告别资源浪费。
就如同此次系统性的供应商科学减碳项目一样,SHEIN研发新的技术、积累成熟的方法论之后,再将经验和技术推广到供应商等更广泛群体中,既实现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也推动了全行业向绿色化升级。
另外,采购过剩库存面料、再生面料等环保原材料,在印花行业积极推广数码热转印技术,在牛仔行业研发推出数码冷转印技术,落地再生塑料包装,建设零填埋园区、碳中和园区,上线新能源卡车,推出SHEIN Exchange二手交易平台……SHEIN正在全流程各环节的创新减碳实践中,助力提升纺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竞争力。

数码冷转印牛仔工艺生产
资深跨境电商专家林智勇评价说,SHEIN通过材料再生化、生产数字化、工艺节水化、用能绿色化,将传统服装业的“规模优势”转化为“价值优势”。
“节水百万吨、减碳超 7.5 万吨是环境价值的代表;供应商成本降低、库存减少 90%,产品性价比提升,提升了经济价值;中国服装业从‘代工制造’转向‘技术+品牌’输出,推动全球时尚可持续发展,则体现了产业价值。”
林智勇指出,这种全链条改造,是以技术为杠杆,撬动了传统制造的“数智化、精益化、绿色化”三重变革。

结语
现在再看SHEIN,它的形象其实更立体:是在海外市场披荆斩棘的电商黑马,更是扎根中国制造业的“链主”和“赋能者”。
它把在海外市场赚来的钱,砸向持续迭代升级的供应链数字化建设,破解行业痛点的创新工具、设备和工艺研发,更加智慧化、绿色化的产业园建设等助力供应链全链条的高质量发展之中。
这套“海外挣钱、国内投资,带动产业链共同升级”的打法,不仅让SHEIN自己站稳了脚跟,也正在悄然提升着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竞争力。
从简单的卖货到深度赋能整个产业链,SHEIN正在探索一条中国传统制造产业升级的新路径。
易简财经
易简财经官方正观号
iPhone版
Androi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