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汗青

国产大模型自主可控的道路很苦,但收获的果实也很甜。

近日,科大讯飞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业绩,财报显示,今年三季度科大讯飞实现营收60.78亿元,同比增长10.02%;实现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大增202.40%;实现扣非净利润2623.89万元,同比增长76.50%。

除此之外,科大讯飞的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改善,第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达8.95亿元,同比增长25.19%。第三季度业绩的强劲表现也带动了科大讯飞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回暖,不仅营收同比增长,亏损也大幅收窄。

科大讯飞业绩拐点的到来部分得益于AI大模型带来的业务增量。要知道,大模型研发投入不菲,商业化场景也有待探索,诸多国产大模型企业仍在盈亏线上苦苦挣扎。科大讯飞自主可控的国产大模型不仅让公司业绩止跌回暖,更是为国产大模型商业化提供了路径参考。

科大讯飞迎来业绩拐点

今年第三季度,科大讯飞业绩实现了大幅回暖。前三季度,科大讯飞净利润分别为亏损1.93亿元、亏损0.46亿元和盈利1.72亿元,去年同期的三个季度,其净利润分别为亏损3亿元、亏损1亿元和盈利5696.14万元。

可以看出,科大讯飞不仅今年亏损逐季度收窄直至扭亏为盈,今年的三个季度同比去年同期盈利质量也在不断改善。

不可否认的是,科大讯飞三季度盈利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其中最主要的是政府补助,今年第三季度科大讯飞获得政府补助1.81亿元。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科大讯飞的自身造血能力也在提升,尤其是C端业务的良好表现。

历史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其中C端业务营收占比来到了32%,38%的同比增长率也成为其上半年营收首破百亿的核心驱动力。到了第三季度,这一势头还在延续,“公司前三季度C端业务营收增长近40%,C端总收入占比也达到34%。”科大讯飞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从费用端来看,科大讯飞迎来业绩拐点并未以“降本”为代价。今年三季度,科大讯飞的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为32.26亿元、9.10亿元和31.87亿元,去年同期分别为25.53亿元、8.98亿元和30.37亿元,同比变动率分别为26.36%、1.33%和4.7%,尽管管理费用小幅下降,但涉及产品能力和市场推广的研发和销售费用实现了上升。

“2025年公司在积极地进行销售推广,重点投向C端和海外业务,有望在优势业务上获得更好的收入增长。”中原证券在研报中分析道,“在星火教育大模型的加持下,公司学习机业务实现高增长。后续随着大模型能力的持续提升,学习机作为个性化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仍有较大的需求释放空间。”

现金流状况持续改善

在盈利质量提升之外,科大讯飞的现金流状况也得以改善。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科大讯飞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74.38亿元,同比增长16.26%且高于收入水平;今年第三季度,科大讯飞经营性现金流净额8.95亿元,同比增长25.19%。

回款率的提升是现金流改善的关键,历史财报显示,2022年科大讯飞的回款率为93.75,到了2024年,已经提升至97.2%。

这背后是科大讯飞为应对市场环境而主动作出的战略调整。科大讯飞副总裁、董事会秘书江涛表示,“公司进一步加强了‘优选G端’的经营决策执行,在专项债、超长期国债等资金来源没有落地的地方,即使有需求,在项目协议签署上也极其谨慎。”

尽管这一做法带来了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等业务有所下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季度的销售收入增长速度,但教育、医疗及大模型等AI重点领域业务的较好发展势头抵消了影响,反而让科大讯飞的整体业务结构更加健康。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C端、B端、G端的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32%、42%和26%,今年前三季度,科大讯飞C端的收入占比更是进一步提升至34%。

“将经营集中于回报更高的领域,一方面让科大讯飞的业务结构更为均衡、健康,盈利动能更为强劲,另一方面也能改善其应收账款高企的情况。”行业分析人士向鳌头财经表示。财报显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科大讯飞应收账款为159.13亿元,去年同期为146.66亿元。

“过去科大讯飞一直被诟病业绩靠补贴,业务靠G端,随着其营收结构愈发均衡,这一情况或将改变。与此同时,其回款压力也会随之减轻,公司的资产质量风险也将随之下降。”前述行业分析人士表示。

AI为科大讯飞带来两大增量

业绩拐点到来后,科大讯飞未来是继续向上还是急转直下?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其未来业绩持续增长的支撑因素已经显现,那便是大模型商业化的加速。

鳌头财经梳理发现,仅今年9月份,科大讯飞便与诸多央、国企达成合作。9月4日,科大讯飞与中粮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人工智能基础平台等开展战略合作;9月12日,科大讯飞与中国物流发布“流云”大模型,赋能物流行业转型升级;19日,科大讯飞又与国家电投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大模型中标项目监测与洞察报告(2025年Q3)》显示,继2024年全年科大讯飞在企业端中标金额与中标数量均位列第一后,2025年第三季度和前三季度科大讯飞实现中标项目数量与金额继续双第一。

在外界看来,尽管中标金额不能等同于当期实际应收,但随着科大讯飞大模型商业化的落地,科大讯飞的营收规模将持续攀升,盈利空间也将进一步释放。

更为关键的是,大模型的商业化落地为科大讯飞带来了C端和海外两大增量市场。

先来看C端,鳌头财经了解到,科大讯飞的AI学习机产品已经连续四年在全国高端学习机市场中实现销量和销售额位列第一,IDC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科大讯飞AI学习机全渠道销售额第一。

“星火大模型的技术壁垒构建了科大讯飞学习机产品的竞争优势,这一品类尚属新兴市场,渗透率总体在6%至7%左右,未来随着市场渗透率扩大,具有先发优势的科大讯飞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行业观察人士向鳌头财经表示。

另一大增量市场在海外。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海外营收同比增长了212.08%,到了第三季度,科大讯飞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其海外收入增长2.7倍。人工智能出海的巨大市场空间,将支撑科大讯飞收入的持续增长。

从业绩拐点到业务结构更加健康,从大模型加速商业化再到C端、海外市场的拓展,科大讯飞的业绩表现和一系列动作正在向外界证明,国产大模型存在切实可行的商业化路径。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