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楹联学会会刊《对联》杂志,突出地刊登《楹联经济论》,开辟了国粹楹联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拓展发展空间的新引擎!

  ●岳民立

最近,中国楹联学会会刋《对联》杂志,刊登了领军人文振西创作的《楹联经济论》,对这一楹联文化发展史上的新理念、新论断,作了高屋见瓴的系统论述,它不是凭空想像。首先说明,这一新理念,是运城报社领导在审阅运城楹联文化产业发展报道时,提出的这一空前新现念,是运城楹联文化蓬勃发展实践的产物,是由大量的感性实践活动上升为理性,是由楹联文化产业发展而来的,在此基础上,运城楹联文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人物,文振西先生把它系统地升华总结提练出來的。它拓开楹联人的旧观念和视野,为楹联文化事业发展开辟新空间、新渠道,成为楹联文化发展的新引擎,很有理论和实踐的指导意义,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

(一)意义和价值

首先是理念破局:首次以联界权威刊物刊发“楹联经济论”新理念,打破“楹联仅为文学创作”的认知局限和禁锢,将其从突破旧观念,把书斋艺术升级为可赋能发展的文化资源,是文艺“两创”的最生动实践。

其次是 价值重塑:推动楹联实现文化与经济双重价值的统一,国粹楹联本身就具有事业与产业两种职能,两个轮子,既通过产业转化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运城的“中国楹联制作基地”,已形成有6000平方厂房,用新工艺、新材料生产的楹联牌匾规模,产品销售到全国20多个省市和自治区,年产值超两千万元,又以文化浸润提升了社会效益。

  再次是方向引领:为全国楹联界提供了发展的新范式,明确楹联服务经济社会大局的路径,吸引资本与人才参与,逐步破解“楹联人守着金饭碗没饭吃”的困境。

(二)新空间与新引擎

(1)发展新空间:楹联跳出节日装饰与纸墨创作范畴,融入多元场景。一是文旅融合空间,运城的“中国楹联大厦”激活了文化商业街区和文化消费市场,与“中国楹联制作基地”和最佳楹联社区——鼎鑫华府,自然形成最优文旅观摩黄金綫路,是文旅事业的新地标,成为外地游客和市民热门打卡地;二是产业落地空间,形成编撰、书写、装裱、制作、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其新产品辐射到大江南北,较好地实现了“楹联要好下河东”和“要用楹联到大厦”的良好愿望;三是社会渗透空间,走进社区、学校、乡村,成为文明建设与教育载体。

(2)新引擎:楹联以文化势能撬动发展动能,作为产业引擎,催生文化企业,拉动就业与营收;作为赋能引擎,为城市塑品牌、为商业和文化市场聚人气。运城以“楹联经济”正在实现“以文塑城、以文兴业”;作为传承引擎,产业发展反哺创作与教育,形成“文化—产业—文化”的良性循环。同时,以“楹联联经论”为指导,开展各项活动,让楹联人,拓宽视野,跳出小圈子,创新形式,走宽路子,实现事业与产业双轮驱动,社会与经济效应相统一,逐步解决发展“瓶颈”!

来源:运城市楹联学会
编辑:董应赞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