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高四着力” 奋力当标杆做示范

郑州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

产业“加速跑” 冲刺“全年红”

近日,在河南如虹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机库里,一架架工业级无人机如“钢铁雄鹰”般整齐排列。工程师们正专注地为即将交付的大载重无人机做最后调试。“今年以来,我们已承接22架大载重无人机订单,成功交付15架。四季度,我们瞄准营收破千万元,让‘河南智造’飞向更广阔天空!”公司总经理李朋冲信心满满。进入四季度,郑州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全面开启“冲刺模式”,处处涌动着“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的奋进热潮,全力夺取通航产业发展“高分报表”。

今年以来,郑州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节节攀升——首季“开门红”打牢基础,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15.07%,前三季度增幅跃升至30.05%,动能持续增强。飞行数据同样亮眼:前9个月,累计完成通航飞行近7000小时、1.7万余架次,占全省总飞行时长的52%,同比增长72.54%;无人机飞行更呈“井喷”之势,飞行时长突破17万小时,同比增长94.68%。一条条上扬曲线,绘出郑州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发展的强劲势头,也成为冲刺四季度的坚实底气。

乘着国家和河南省大力支持低空经济的“东风”,上街区以郑州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为抓手,加快构建覆盖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推力。

在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正对S380消防无人机进行喷射系统校验,一旁的S760双旋翼无人机也进入起飞前检测。“这些‘空中能手’即将奔赴新疆、黑龙江、福建等地,执行高空吊装、消防演练等任务。”该公司行政总监岳庭介绍,随着《河南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行动计划》的出台,低空经济迎来新机遇。“有政策撑腰,我们研发、生产更有劲!四季度不仅要实现交付量翻番,还要全力攻关‘无人机+行业应用’新机型,让河南制造飞得更远、更稳。”

郑州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聚焦企业需求精准施策。在迁安护航专班协助下,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顺利完成资质变更、税务登记等手续,实现运营“无缝衔接”。“这些实打实的服务,让我们快速步入正轨,也坚定了扎根发展的信心!”中国飞龙相关负责人由衷赞叹。

立足“1+4+N”目标任务体系,郑州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正推动通航产业“老树发新枝、新树扎深根”——一方面推动农林植保、应急救援等传统领域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发力低空游览、航空科普等新业态,水陆两栖Seabee飞机制造等9个未来项目也陆续落地。重点项目同步跑出“加速度”:飞机展示交易中心已竣工,将依托“文旅+教育”双引擎,打造低空消费新热点;全省首个通航低空经济产业园一期计划年底建成,聚焦研发制造等四大功能区,未来将崛起为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枢纽。

记者 武建玲 通讯员 付婷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