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50亿国资真金白银注入的消息在2024年引发行业关注时,外界一度以为四川天府银行将借此摆脱泥潭。然而一年过去,这家资产规模近2600亿的城商行,却陷入了行长离职、股权流拍、业绩下滑的多重困境。更值得警惕的是,天府银行的挣扎并非个例,而是折射出中小城商行在利率市场化与金融科技浪潮下的集体焦虑——当规模扩张的老路走不通,转型的破局点究竟在何处?
国资控股难掩治理隐忧
9月28日,天府银行一则简短公告揭开了管理层变动的序幕。行长钟辉因“工作另有安排”辞去行长职务,仅保留副董事长等虚职,公告中对离职具体原因的刻意回避,引发市场对该行内部管理的诸多猜测。事实上,这并非天府银行首次出现核心管理层动荡,此前三年间,该行已有三位高管先后离职,频繁的人事变动不仅打乱了战略推进节奏,更让投资者对其经营稳定性产生质疑。
管理层变动的背后,是长期难以根治的股权乱象。尽管2024年引入蜀道集团等13家国企后,国资持股比例飙升至55.96%,蜀道集团以23.35%持股成为第一大股东,但“表面控盘”未能解决股权分散的核心问题。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该行前12大股东中,四川明宇集团、四川永伦实业已沦为被执行人,成都枫之林贸易被限制高消费,核心股东的财务困境直接导致股权稳定性不足。
更直观的压力来自司法拍卖市场。2025年10月18日,阿里司法拍卖平台将上线天府银行旗下核心资产——四川天府金融租赁10%股权,起拍价1.26亿元。作为四川唯一的金融租赁机构,该资产对天府银行拓展综合金融业务至关重要,如今被迫拍卖,折射出其资金链的紧张程度。更早之前的7月,该行第35大股东南充老实人商贸持有的300万股股权,即便以1950万元低价起拍仍无人问津,最终340万股股权被全部冻结,股东彻底退出。股权的频繁流拍与冻结,不仅削弱了市场信心,更让55.96%的国资持股比例显得“名不副实”。
资产规模与盈利能力背道而驰
翻开天府银行2024年年报,2599.68亿元的总资产规模看似亮眼,较2010年增长2174亿元,在四川城商行中稳居第三,1809.57亿元的基础性存款与1480.77亿元的贷款规模也维持着表面的“稳健”。但深入数据便会发现,规模扩张的背后是盈利能力的持续崩塌。
2024年,天府银行主营业务收入仅23.99亿元,同比下降2.48%,这已是该行营收连续第四年下滑;净利润更是跌至3.34亿元,较上年骤降21.6%,仅为2015年巅峰时期(超20亿元)的六分之一。从“年赚20亿”到“年利3亿”,八年时间里,天府银行的赚钱能力蒸发近八成,与不断扩张的资产规模形成鲜明反差。
盈利能力下滑的同时,资产质量与资本充足率的隐患也逐渐暴露。2024年9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虽小幅降至2.10%,但仍高于全国城商行1.76%的平均水平,甚至超过A股上市城商行1.83%的最高值。31.15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中,大量非标投资处置难度极高,2025年初仅转让3.93亿元债权的处置力度,对于庞大的不良资产池而言杯水车薪。
资本充足率方面,该行10.72%的资本充足率与7.99%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虽略高于7.5%的监管底线,但与商业银行15.74%、11.00%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显著。中诚信国际在评级报告中直言,天府银行“盈利能力弱化导致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停滞”,这意味着未来若无法通过外部融资补充资本,其信贷扩张与风险抵御能力将进一步受限。
风控漏洞与战略矛盾
就在天府银行忙于应对股权与业绩危机时,监管罚单的密集到来,暴露了其内部风控体系的严重漏洞。2025年2月,该行成都分行因账户管理不合规被处以350万元罚款,创下该行单笔处罚纪录,6名相关责任人同步被追责;仅五个月后,贵阳分行又因贷款管理不到位被罚30万元,时任行长助理被出具警示函。从账户开立到贷款审批的全链条违规,不仅反映出基层分支机构管理的混乱,更凸显出总行风控体系的失效。
令人费解的是,在风险频发、资本紧张的背景下,天府银行仍在推进扩张战略。2025年9月,该行获准收购雅安雨城惠民村镇银行43.6%股权,持股比例提升至96.6%,试图通过控股村镇银行拓展县域市场。但这一举措与当前监管层“村镇银行减量提质”的导向背道而驰——在自身资本充足率不足、风控能力薄弱的情况下,盲目扩张县域业务,不仅可能将风险传导至村镇银行,更会进一步分散自身有限的管理资源。
事实上,天府银行的困境并非孤立事件。从2015年到2024年,利率市场化压缩利差空间,金融科技巨头抢占零售市场,中小城商行普遍面临“规模越扩越大、风险越来越高、赚钱越来越少”的恶性循环。50亿国资增资为天府银行提供了短期缓冲,但要真正破局,仅靠外部注资远远不够。股权结构的优化需要从“形式控股”转向“实质治理”,风控漏洞的填补需要建立全流程合规体系,而盈利能力的修复则需摆脱对传统信贷业务的依赖,找到差异化的市场定位。
如今,天府银行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行长离职留下的管理真空、股权拍卖的资金压力、持续下滑的经营业绩,每一项都考验着新管理层的智慧。对于更多处境相似的中小城商行而言,天府银行的探索既是警示也是参照——在金融业加速变革的时代,唯有主动打破路径依赖,以刀刃向内的改革破解治理、风控与盈利难题,才能避免在行业洗牌中被淘汰。
九州商业观察
九州商业观察
iPhone版
Androi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