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破局:工业重镇为何藏着“幸福密码”?——解码柳州“硬核工业”与“诗意栖居”的共生之道
春日紫荆铺就粉色长廊,柳江碧水映照蓝天,车间机器轰鸣不息,街巷米粉香气萦绕。这座拥有2100多年建置史的“龙城”柳州,2024年以2950.67亿元生产总值稳中有进,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广西六分之一的硬核实力,与地表水水质全国第一的生态答卷形成奇妙共鸣。当“工业摇篮”的标签与“宜居花城”的美誉叠加,柳州正用实践诠释:幸福从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产业、生态与民生的多元共融。

产业赋能:从“工业脊梁”到“富民根基”

柳州的幸福,始于产业铸就的坚实底气。作为广西最大工业城市,这里既有柳钢、柳工等“巨头”撑起重任——柳钢跻身中国500强,柳工稳居世界工程机械50强;也有五菱、宝骏等品牌深耕市场,更有螺蛳粉这样的“小微传奇”书写奇迹。从2014年第一家袋装螺蛳粉企业诞生,到成长为全产业链标杆,柳州用工业思维破解农业产业化难题,螺霸王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将螺蛳粉保质期从15天延长至180天,6年间斩获10多项专利。
这碗粉不仅香飘全球,更串起乡村致富链。鹿寨县拉沟乡曾是贫困山区,在螺蛳粉原材料种植带动下,村民改造旧竹林,人均收入大幅提升,形成“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融合发展模式。202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7%,背后正是这种“大工业”与“小产业”的协同发力,10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与特色产业共同构筑起“家门口就业”的民生保障网。正如企业家所言:“工业是柳州的根,富民才是最终的魂。”

生态蝶变:从“钢铁森林”到“紫荆花城”

“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是柳州最生动的写照。谁能想到,这座工业之城竟有着62.13%的森林覆盖率,地表水水环境质量连续领跑全国设区市,“柳州蓝”“柳江清”成为日常风景。更令人称奇的是,30万株洋紫荆构筑起独特景观,每年春季将工业区、主干道裹进粉色花海,形成“工装映花影”的浪漫画面。
生态红利早已融入生活肌理:3块钱的水上公交既是交通工具,也是市民漫游柳江的“移动观景台”;闲置空地变身微花园,老旧小区实现“推窗见绿”;新能源共享汽车扫码即走,低碳出行成为新风尚。从“国家园林城市”到“国家森林城市”,柳州用行动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非天敌,而是可以共生的伙伴。

民生升温:从“城市发展”到“民心所向”

产业与生态的成果,最终沉淀为民生的温度。2024年,柳州71.42%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背后,是不断升级的公共服务:6条铁路、8条高速在此交汇,白莲机场通达国内主要城市,“桂中商埠”的交通优势让出行愈发便捷;广西仅有的两个国家重点公园坐落于此,医疗、商业配套稳居广西前三,三次入选中国十大宜居城市。
 
细微之处更见真情。螺蛳粉产业带动2.3万人脱贫,人均增收超9000元;“壮歌、瑶舞、苗节、侗楼”的文化盛宴滋养心灵;从老旧小区改造到公共设施完善,每一项举措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柳北区钢城巷居民的话道出心声:“以前小区角落全是杂物,现在变成了能喝茶聊天的花园,住得太舒心了。”

结语:幸福是平衡的艺术

“城,所以盛民也。”柳州的幸福密码,藏在工业硬核与生态柔美的平衡里,躲在传统底蕴与现代活力的交融中,更写在发展成果与民生福祉的同步增长上。当柳江碧水滋养生活,紫荆花海装点日常,螺蛳粉香气萦绕街巷,这座“龙城”正告诉世界:工业城市的幸福,可以既有钢铁的力量,也有花朵的温柔,更有烟火的醇厚。正如柳江流水奔涌不息,柳州的幸福故事仍在续写。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