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来自1994年的报道让我看到一个用心打磨作品、讲好南阳故事的人和他所采写的新闻作品。这篇记录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的新闻展示了一个媒体人的家国情怀,也让我看到媒体人的温度和力量。

《兴隆人圆兴隆梦》这篇新闻的出世,是媒体人王贵记录真实人物、真实生活的意义,同时也让读者对这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人有了更真实、更有温度的认知。作品让社会的每个个体都认识到当时兴隆人正在快马加鞭去实现梦想的力度,这种实现梦想是正在进行时。数月之后另一家媒体刊发了标题为《兴隆人圆了兴隆梦》,多加了一个“了”, 便将原文中展现奋斗进程的进行时态,变成了宣告目标完成的完成时态,彻底背离了作者想要传递的奋斗正当时的核心内涵。一个字让轰轰烈烈的“进行时”变成了瓜熟蒂落的“完成时”。 

其实,笔者觉得新闻之所以生命的高度和温度高,是因为新闻的角度新,语言新,观点新,站位新。没有新闻的创新和创造,新闻就不可能熠熠生辉。当“威克达人”这个词横空出世是那样的卓尔不群,“南烟人”“红都人”等企业群体称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大报刊。这就是新闻创新的魅力,更是一个新闻人像稻草人一样的守望和坚守。
做人还要回到历史脉络中去,理想还是要坚持的。王贵先生用他的文章诠释这样一个道理,用新闻的创新丈量事实。每当重大事件发生,总有人冲向最前线,他们就是媒体人。因为媒体人不是隐身于文字背后的符号,而是活跃在每一个事件现场的真实人物。媒体人既是观察者,更是参与者,用事实留给世界一个真实。

虽然人间摇摇晃晃,相信王贵先生的新闻永远是新的。

【作者简介】朱振华,男,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宛城区作协副主席,半朵中文网专栏作家,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南阳市五届社科联委员,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人才总库入库作家,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南都晨报、南阳网特约记者,第三届、第九届南阳市十大书香个人。作品被收进《大陆百家诗精选》《中国教育界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散文实力作家》《当代传世经典散文》《听涛观澜——南阳散文四十年》《花开四季——全国青年作家优秀作品选》《最美城市诗文》《颂歌唱响新时代》《城乡美文》等多种文集。出版有散文集《风从白河来》。老作家丁芒、唐大同誉其“南阳鬼才”。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