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盐湖区遭遇持续降雨天气,防汛形势严峻。面对骤增的防汛压力,盐湖区水务局迅速启动应急响应,聚焦河道、水库、淤地坝等重点区域,紧盯巡查排险、工程调度、应急值守关键环节,通过多部门协同、隐患动态排查、基础设施联动等举措,统筹推进各项防汛工作,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城乡正常运行秩序。

10月11日,在姚暹渠西王桥段,盐湖区水务局巡查组工作人员沿着堤岸缓缓前行,目光紧盯水面水流态势,不时驻足检查护坡稳固情况,伸手触摸堤岸是否存在裂缝,仔细查看沿线排水、防护等设施的运行状态。“可以看到,我背后的姚暹渠西王桥目前运行平稳。”

盐湖区河库务管理中心主任李伟介绍,今年汛期以来,姚暹渠相关工程已成功经受住6月18日、7月19日、8月5日、8月8日四场强降雨的考验,期间最大洪峰流量超30立方米每秒,河道始终保持平稳安全运行。得益于水利工程的有效发挥,运城市中心城区的积水问题也得到明显缓解,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与财产安全。

为科学应对本轮持续降雨,盐湖区水务局构建起多部门协同的防汛工作机制。一方面,该局与气象、水文部门保持实时联动,共享雨情、水情数据,通过山洪灾害防御系统短信平台、微信工作群等渠道,第一时间向区、乡、村三级防汛责任人发布预警信息,确保防汛指令和预警内容高效传递,为基层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争取时间。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工程实效提升防汛能力。去年9月启动的常硝渠改造工程,仅用三个月就完成10.65公里主体建设并实现通水,不仅提前达成节点任务,更关键的是为姚暹渠改造创造了无水作业条件,两大工程形成防汛联动效应,进一步增强了区域防洪排涝能力。

“每轮强降雨过后,我们都会重点组织对全区2条主要河道、13座中小型水库、32座淤地坝等水利设施,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李伟表示,工作人员会沿着河道堤坝、水库坝体逐一巡查,对发现的小裂缝、杂物堵塞排水口等问题,当场组织人员进行清理、修补,确保排查出的隐患全部立行立改,不留安全死角。同时,该局严格执行防汛24小时领导带班和专人值班制度,确保雨情、水情、汛情、工情信息传递畅通,一旦出现突发情况能及时响应、快速处置。

在隐患排查工作中,盐湖区水务局始终坚持“汛期不过、检查不停”的原则,对全区河道、水库、淤地坝等关键部位实施动态监测。巡查人员采用定期巡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区域加密巡查频次,对巡查发现的隐患问题逐一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确保各类水利设施安全度汛。

谈及下一步工作,李伟介绍,盐湖区水务局将持续加强水工程能力建设,加大防汛设施更新改造力度,针对部分老旧设施存在的防汛短板,逐步推进升级改造;同时,强化基层防汛人员业务培训,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练等方式,提升防汛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夯实全区水工程防汛工作基础,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安全保障。

目前,盐湖区水务局正密切跟踪雨情变化,持续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抢险队伍建设,备足编织袋、铁锹、救生衣等防汛物资,组织抢险队伍开展实战化演练,全力做好后续降雨防范工作,以实际行动坚决守护城乡安全与群众安宁。(董晓丹)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晋南新资讯

山西信壹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官方正观号

+ 关注
查看更多文章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