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国,男,广东省丰顺县人,中共党员,广州市公务员(已退休)。研习文艺40多年,正式出版诗词小说楹联专著和画册,独创融水法大写意牡丹,得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单国强研究员、广东省政府文史馆员黎展华和刘济荣教授李钟声先生等名家肯定;《人民周刋网》《中华英才》《南方日报》《中国收藏》《美术》《中国书画报》巜广州美术研究》等报刋发表400多幅作品;近两年,牡丹图在北京地铁、国际机场巡展,在北京荣宝斋、圆明园和炎黄美术馆参展;《明天更美好》等牡丹图,被俄罗斯列宾美院,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收藏;《四海同春》牡丹入选第33届奥运会法国巴黎国际艺术交流展并获金奖;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时代人物》栏目推介播出。作品入编《致敬故宫百年书画艺术典藏之作》《胡润大师鉴宝名作》,获胡润全球艺术金笔奖。

曾建国系中国楹联学会顾问,广东楹联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作家协会会员,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员,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岭南诗社、艺术东方画院和深圳市长青诗社顾问。

水润千重韵 墨凝国色香

——论曾建国先生大写意牡丹的艺术境界

在当代画坛的百花齐放中,曾建国先生以其独创的“融水法大写意牡丹”独树一帜,将水韵与墨彩的交融推向极致,赋予千年牡丹题材以崭新的生命活力。先生的艺术之路,始于岭南这片人文沃土,历经四十余载的潜心钻研。作为跨越多个艺术领域的实践者,他在诗词、楹联、文学与绘画之间自由驰骋。这种多元的艺术修养,使他的画作超越了形似的层面,达到了"意韵相生"的艺术境界。

“融水法大写意牡丹”是曾建国先生艺术成就的核心标志。他大胆突破传统水墨的界限,通过对水份流动性、渗透性与透明度的精妙掌控,使水不再是色彩的载体,更成为塑造形神、营造意境的主动能。其代表作品《春满神州》以宏大的构图展现盛世气象。画面中,牡丹层层叠叠,宛若云霞缭绕,水色交融处尽显春意盎然之态。先生通过水韵的浓淡变化,营造出空间深远的意境,将牡丹的绽放与神州大地的生机完美融合。水法的运用使得花瓣呈现出晶莹剔透的质感,仿佛沐浴在春雨之中,整幅作品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与时代精神。

再观其作品《鸿运吉祥》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与情感的抒发。画面构图疏密有致,牡丹或仰或俯,顾盼生姿。水色的巧妙控制使墨韵在纸上自然流淌,形成独特的肌理效果。作品以温润的色调、柔和的笔触,传达出和谐美好的寓意,将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寓意与当代审美意趣完美结合,展现出画家深厚的人文素养。这种艺术创新深植于中国传统美学的沃土。曾建国先生巧妙融合岭南画派的革新精神与文人画的写意传统,在水与墨的对话中找到了独特的艺术语言。

欣赏曾建国先生的众多作品,观者无不为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感到震撼。他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水性运用得出神入化,这种技法上的突破是他人难以复制的。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令人惊叹的内涵:水迹的走向仿佛有着自己的生命,墨色在水的引导下自然晕染,形成独一无二的艺术效果。这种"以水导墨、以墨显水"的创作方式,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艺术家对材料特性的深刻理解和艺术直觉的完美结合,这正是其作品独具魅力、令人叹为观止的根本原因。

水润千重韵,墨凝国色香。曾建国先生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他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融水法"体系,更在于他通过持续的艺术实践,成功推动了中国画从传统向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他的作品既保持了传统绘画的精神品格,又以创新的艺术语言回应时代需求,为古老的艺术形式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文化层面,他的创作打破了艺术门类与地域文化的界限,使中国画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在美学层面,他将水性的探索推向极致,丰富了水墨艺术的表现语言。这些贡献使他成为当代花鸟画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罗扬

2025年秋书于京华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