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乔

审核:岚山

一年流失4800万活跃用户,毛利率从82.6%骤降至32.5%,却实现净利润增长4.38倍。轻松健康集团向港交所二次递表的招股书,展现了一家数字健康平台在转型中的挣扎与希望。

轻松健康集团2025年上半年财报呈现出一组矛盾的数据:营收增长84.8%达到6.56亿元,净利润激增438%至8605万元,但同期毛利率却从49.4%下降至32.5%,活跃用户数量从6510万大幅降至2270万。

这一反差源于公司2024年6月进行的战略性剥离——将知名的“轻松筹”业务移出上市主体。此举虽为符合外资准入政策扫清了障碍,却也使公司失去了重要的流量入口。

财务数据背后的战略转型

轻松健康集团的营收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2025年上半年,数字健康服务收入飙升至5.03亿元,占总收入76.7%,三年增长74倍。而曾经作为主力的保险服务收入占比则从2022年的81.5%降至22.9%。

这一转型带来了业绩的剧烈波动。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3.94亿元增长至9.45亿元,但净利润却呈现“过山车”式走势:从2022年亏损910万元,到2023年盈利9717万元,再到2024年仅为899万元。

毛利率的持续下滑暴露了转型的代价。公司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82.6%一路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2.5%。招股书解释,这一变化主要由于增加外包服务的采购以及现场执行成本更高所致。

更值得关注的是客户集中度风险。2025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客户贡献了65.9%的收入,如此高的依赖度意味着任何一个大客户的流失都将对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用户流失与流量困境

轻松健康集团用户数量的下降令人震惊。相比2022年的7050万活跃用户,2025年上半年仅剩2270万,流失用户数量约4800万,降幅高达67%。

这一暴跌与公司剥离“轻松筹”业务直接相关。轻松筹作为大众熟众筹平台,曾是公司重要的流量入口。如今这一入口关闭后,轻松健康不得不寻找新的获客途径。

公司试图将原因归结为“用户流量更加分散于微信等多个公众平台上”,但承认“用户如需购买保险或健康产品或享有会员福利,则必须注册并登入帐户”。这表明流量分散化并非用户下降的唯一解释。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仍有1.7亿名注册用户,如何将这些注册用户转化为活跃购买者,是公司面临的核心挑战。

AI健康叙事的技术与现实

面对流量困境,轻松健康集团将希望寄托于AI技术。公司开发了自研大模型“轻松问医 Dr.GPT”和AIcare技术栈,并称已注册58项发明专利和39项软件著作权。

公司投入了90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约43.3%)从事AI相关研发。然而,研发投入占收入比重却不升反降,从2022年的13.4%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4%。

AI技术的实际产出效果仍存疑问。招股书缺乏对这些技术具体商业化成果的详细说明。同时公司自曝“算法可能生成误导性健康建议”,这预示着潜在的法律和声誉风险。

轻松健康集团将AI定位为“增长引擎”,但在实际应用中,AI如何有效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并创造营收,仍需更多数据证明。

资本背后的股东格局

轻松健康集团的股东阵容堪称豪华。创始人杨胤持股23.93%,并通过投票代理安排控制公司超过30%的投票权,形成创始人绝对控制的结构。

IDG资本合计持股17.75%,作为重要机构投资者支持公司发展。阳光保险集团持股10.56%,德同资本持股8.57%,腾讯旗下公司持股0.91%。

公司累计融资金额约1.26亿美元,经历了包括2020年5月D轮融资6600万美元在内的多轮融资。2025年1月,公司进行股份回购,向Genesis和阳光人寿回购股份,代价分别为350万美元和684.77万美元,这一操作进一步优化了股权结构。

行业前景与市场竞争

中国数字健康服务市场正在快速增长。据沙利文报告,这一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365亿元增至2023年的172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47.5%,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8256亿元。

轻松健康集团在行业中的位置颇具特色。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中国数字综合健康服务及健康保险服务市场排名第十,在中国数字健康服务市场排名第七。

然而,这一市场高度分散。按2024年的收入计,前15大平台占总市场份额的6.0%以下,意味着行业竞争激烈,尚未形成绝对领导者。

数字健康销售的渗透率预计将从2023年的2.3%增长至2028年的7.3%,表明行业仍有巨大增长空间,但这也意味着更多竞争者将涌入市场。

风险积聚的IPO之路

轻松健康集团的IPO之路充满挑战。公司净负债高达11.3亿元,流动负债净额11.59亿元,债务压力巨大。

公司的盈利质量存在疑问。2025年上半年,公司依靠理财产品公允价值收益53.8万和汇兑收益13万等非主营业务收益粉饰报表,主业现金流创造能力值得关注。

供应商集中度高达77.4%,意味着公司对少数供应商存在严重依赖。同时公司缺乏自营医疗服务机构,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有限。

商业模式上,轻松健康本质上是一个“流量二道贩子”:从抖音、微信购买用户,转手卖给保险公司和医院,赚取差价。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轻松健康集团计划将IPO募资金额用于提升品牌知名度、医学研究、AI技术能力及海外市场拓展。公司还计划“开发专为大湾区用户量身定制的健康及保险服务”。

随着中国数字健康服务市场预计于2028年达到人民币8598亿元,轻松健康集团能否在资本加持下抓住机遇,将决定其能否真正走向可持续的未来。

对于投资者而言,轻松健康集团的故事既有行业前景的诱惑,又充满现实挑战的警示。在AI健康概念炙手可热的当下,这家公司的IPO进程将是一块难得的试金石。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九州商业观察

九州商业观察

+ 关注
查看更多文章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