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开盘,科技主线继续延续上攻态势。截至发稿前,科创50指数涨超3%,创业板指涨超1%,其中存储芯片板块仍是细分领涨核心方向。

板块趋势向好中,新股云汉芯城股价也是可圈可点。作为一家半导体供应链公司,云汉芯城于9月30日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首日收涨332%,总市值76亿元;今日开盘继续跳空上行,截至发稿已涨超36%,且因触发新股交易机制,临时停牌。

根据公告内容,“C云汉芯城”(301563)盘中成交价较开盘价首次上涨达到或超过30%,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等有关规定,本所自今日11时21分34秒起对该证券实施临时停牌,于13时01分35秒复牌。

可见,其在二级市场的热度之高。那么,云汉芯城的底色具体如何?

云汉芯城的“小批量”大生意

云汉芯城是一家成立于2008年的电子元器件B2B交易平台,主攻电子制造产业中小批量电子元器件研发、生产、采购需求。

简单来说,汉芯城身处中国规模超万亿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市场之中。。众所周知,在人工智能、物联网、汽车电子等产业高速发展的当下及未来,电子元器件需求正在持续爆发式增长。而截至目前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的整体市场规模已超过三万亿元。

不过,该行业长期存在“上游批量生产、下游小批量高频采购”的结构性矛盾,即传统供应链难以高效响应多样化、小批次的订单需求。尤其在面对海量中小批量订单时,如何实现更智能、高效且更具成本效益的供应链服务,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痛点。

正是这一供需矛盾,催生了规模庞大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市场。数据显示,约56%的电子元器件采购额通过分销商渠道完成,高达99%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依赖分销商采购物料。云汉芯城的商业机遇,正孕育于这一广阔空间。

从经营模式来看,电子元器件分销市场主要分为三类:芯片原厂直供头部客户、授权分销商服务大中型企业,以及独立分销商服务广大中小企业。云汉芯城属于第三类,并试图建立公开透明的互联网范式助力新型独立分销模式的秩序建立。

事实上,传统独立分销模式普遍存在效率低、品类有限、价格不透明、假货风险等问题,而这恰好为电商平台提供了颠覆机会——借助标准化、透明化、高效化的线上服务实现模式创新。

云汉芯城定位为“一站式元器件电商采购平台”,专注服务中小电子制造企业。该平台主要依托数字技术与互联网能力,以自营B2B线上商城为核心,为电子制造业提供专业、高效的电子元器件供应链一站式服务。

云汉芯城这一模式的背后有两位关键先生,即创始人曾烨先生以及曾就职于华为的刘云锋先生。

2002年,曾烨在深圳创立“云汉电子”,从事元器件代理与分销,积累了深厚的行业资源和线下运营经验,也让他深入理解了电子制造领域的真实生态。2011年,他果断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出自营B2B线上商城(www.ickey.cn),成为国内元器件流通领域较早试水线上化的企业之一。

刘云锋则带有鲜明的“华为基因”,毕业后即加入华为,经历系统化训练,作风严谨,在公司中主要负责内部运营与管理事务。

“链式”跃迁:云汉芯城变身电子产业链“全能管家”

在国内电子产业链深耕十余年,云汉芯城凭借持续的服务积累,已从传统的单一元器件销售,逐步拓展为覆盖一站式全流程的供应链服务商。目前其业务范围进一步延伸至产品技术方案设计、PCBA生产制造、电子工程师技术支持等多个专业领域。

截至目前,云汉芯城已成功接入全球超过2500家优质供应商的元器件库存信息,其中包括恩智浦(NXP)、艾睿(Arrow)、安富利(Avnet)等众多知名原厂及大型授权代理商,可提供产品型号上百万种,日可售SKU接近2800万。

在数据能力方面,云汉芯城对平台长期积累的海量业务数据进行了系统化整合,构建起一个多维度、标准化的元器件数据库。该数据库涵盖约4448.9万SPU产品数据、9302.31万条参数替代关系数据、107.79万型号的进口报关分类数据,以及46.54万型号的元器件质检信息等。

这一数据库既为供应链各环节提供了坚实的信息基础,也显著提升了采购匹配的精准度与订单处理效率。目前,云汉芯城线上商城每日可承载百万量级的搜索请求,搜索匹配率稳定在90%左右,月处理订单峰值达6.8万笔,BOM单处理峰值约3.4万单,报关商品归类自动匹配率超过95%。

值得关注的是,在半导体国产化趋势下,平台已积累超过78万条国产替代关系数据。当用户搜索特定型号或参数时,系统可智能优先推荐国产元器件方案,有效助力国产半导体产品扩大市场渗透。

此外,依托全球资源整合与数据驱动能力,云汉芯城的客户基础持续扩大。截至2024年末,其注册用户数已突破69.65万,累计下单企业客户超过15.89万家,业务覆盖工业物联网、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电力能源、医疗设备、智能家居等多个重要领域。

从客户结构来看,近年来云汉芯城的存量客户贡献营收占比始终维持在85%以上,这一数据也从侧面反映出客户对其产品与服务的高度认可,展现出较强的用户粘性。

国家队入场印证价值,业绩V型反弹拐点已现

硬核科技产业投资方的加入,以及公司所展现出的强势业绩修复能力,共同印证了云汉芯城的投资价值。

在IPO前,云汉芯城共完成四轮融资,估值达21亿元,投资方主要为市场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资机构和产业资本。其中,低调却实力雄厚的国科投资逐渐走入公众视野。

公开资料显示,国科投资是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投资平台,肩负着推动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助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的重要使命。该机构已先后投资了新松机器人、中科创达、芯源微、寒武纪、海光信息等一批中科院体系的优质科技企业。

据了解,国科投资早在2016年5月就开始接触云汉芯城,但并未立即作出投资决策,而是展开了长达16个月的深度行业调研与竞争对手比对。至2017年9月,国科投资完全认可云汉芯城在该赛道中的价值。这一判断既基于对电子元器件分销赛道长期价值的认可,也源于对云汉芯城“真电商模式”及其核心团队能力的肯定。

2018年,云汉芯城宣布完成由国科投资领投的1.8亿元C轮融资,这也是到该公司历史上单笔金额最高的融资。

从后续业绩看,云汉芯城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印证了国科投资的判断。其营收从2016年的8亿元迅速增长至2022年的43亿元峰值,六年间实现超过5倍的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2%。

不过从本质上来说,半导体电子器件是一个存在周期性规律的产业。随着疫情、行业政策调整、IPO阶段性收紧以及子公司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等挑战接踵而至,云汉芯城在过去两年也经历了显著的业绩回调。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3.33亿元、26.37亿元和25.77亿元。2024年营收较2022年下降40.5%,较2023年微降2.27%;净利润分别为1.35亿元、7859万元和8833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24亿元、7020万元和8407万元。

其中,2023年业绩调整幅度最大。尽管冲击剧烈,但公司在2024年成功遏制了下滑趋势,营收降幅明显收窄,盈利水平实现同比回升。

进入2025年,随着落后产能逐步出清、半导体行业周期进入上行阶段,云汉芯城的业绩拐点日益清晰。上半年其营收同比增长17.82%至14.4亿元;净利润5405万元,同比增长41%;扣非净利润5044.5万元,增长33%。

且该公司还预计前三季度营收将达22亿至23亿元,同比增长19%至24.52%;净利润预计为7700万至8000万元,同比增长38.7%至44%;扣非净利润预计为7500万至7800万元,同比增长36.14%至41.59%。

从产业大趋势来看,云汉芯城的增长大概率能持续延续下去。根据WSTS在去年12月的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6971亿美元,同比增长11%;叠加国产化与供应链自主可控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彼时以资源整合为基,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竞争力的云汉芯城有望持续受益于此。

除国科投资外,深创投、东方富海等知名创投机构也位列云汉芯城股东阵容,显示对云汉芯城的认可。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