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圆、国庆欢歌。10月8日,在八天国庆中秋双节假期的最后一天,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二楼报告厅内,一场别具韵味的“复古口金包手作体验”活动为双节假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数十位市民在穿针引线的静谧时光里,重温传统手作的温度,于一扣一合之间,感受匠心传承的魅力。

正值假期尾声,不少观众抓住假期的“尾巴”来到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参与手工体验活动。“之前看到活动预告知道考古博物馆有很多活动,今天终于有时间来体验打卡了!”走进报告厅活动现场,各色复古布料、精致口金、针线等材料均已备齐,刚从外地旅游归来的毛毛惊喜不已,连忙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开启了自己的手作之旅。从布料缝合、内衬制作,到最终金属框架严丝合缝的扣合,参与者们一步步将零散的材料变为一件件兼具实用与美感的艺术品。

“这个假期带孩子逛了景点、看了展览,最后一天选择来这里静下心来,亲手做一件可以长久保存和使用的东西,感觉特别有意义。”带着女儿前来体验的市民赵女士表示,“这就像为整个假期做了一个圆满的收尾,把美好的记忆‘缝’进了这个包里。”

在大学生小杜看来,这次手工制作的不只是一个包,更代表了一种不急于求成的“慢生活”态度。在长假最后一天选择手作,是一次从喧嚣到宁静的完美过渡,也是一种生活美学的实践。

工作人员介绍,将这项需要耐心与细心的手作活动安排在假期最后一天,也是希望公众在经历假期的热闹与欢庆后,能通过亲手制作,沉淀心情,体会传统工艺的专注与匠心,带着一份宁静与满足回归日常工作、生活。口金包不仅是一件配饰,更承载着一段时光的记忆与一种历久弥新的审美,“手工艺品的价值远超其物质本身,因为它们不仅代表着从无到有的创作过程,更蕴含了手艺人的独特情感与生命体验。”

当参与者们成功扣合金属扣,举起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时,脸上无不洋溢着成就与喜悦。方寸之间的精致,不仅可握、可佩、可赏,更将长假的温馨与文化的韵味牢牢“锁”在了其中。

这个中秋国庆假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以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文化活动,让传统与现代不断对话。这只在假期尾声完成的复古口金包,正如一个优雅的句号,将这段充满文化气息的旅程,收束得恰到好处、余韵悠长。

记者 左丽慧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