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杜向东

当晨光掠过沾露的草叶,凝结的水珠折射出清冷的光,我们便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的露水比白露更浓,寒意渐重,仿佛预示着秋意已深,冬的脚步不远了。

三候知寒露

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雁群此时南方迁徙,如同遵循古老的契约,最后一批鸿雁陆续抵达南方,成为深秋的“宾客”;“二候雀入大水为蛤”,天气转寒,雀鸟销声匿迹,古人便想象它们潜入水中,化作了贝壳,为萧瑟的秋添了几分浪漫想象;“三候菊有黄华”,菊花在寒霜中傲然绽放,金黄的花瓣裹着清露,成为深秋最明艳的底色。

寒露有俗,藏着人间烟火

寒露的习俗,总与“暖”和“收”相关。北方民间有“寒露吃芝麻”的说法,黑芝麻糊、芝麻糕成了应景的吃食,既滋补又应季;南方则流行吃螃蟹,此时的蟹肉肥膏满,配着姜醋,驱散了秋凉。

农人们更忙些。“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种麦寒露口,一碗变三斗”。但今年北方连绵的秋雨,却阻挡了农人田间种麦的脚步,愁煞了许多农民。“寒露到,割晚稻”,江南田野里收割机的轰鸣与镰刀的脆响交织,金黄的稻穗压弯了枝头,等着被颗粒归仓;果园里,柿子红透了像小灯笼,石榴裂着嘴笑,摘果人踩着晨露穿梭其间,指尖沾着果香与凉意。

寒露养生,藏着顺应自然的智慧

“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这句老话道尽了寒露养生的关键。此时需注意保暖,尤其别让脚踝受凉,睡前用温水泡脚,能驱散一整天的寒气。饮食上宜滋阴润肺,梨、百合、银耳都是好物,炖一锅冰糖雪梨,甜润的暖意从喉咙淌到心里,恰好抵御秋燥。

寒露的美,藏在渐深的秋意里:远山笼着薄雾,枫叶蘸着霜红,银杏落满小径,连风都带上了清冽的诗意。它不像白露那般温柔,也不似霜降那般凛冽,只是静静地提醒着我们:岁华向晚,该珍惜这最后的深秋,也该学着为寒冬储备温暖与力量了。

当第一缕晨霜轻吻草尖,不妨停下脚步,看看露水晶莹的光,听听雁群掠过天际的鸣响——这是寒露写给人间的诗,清冷,却藏着对岁月的深情。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