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书页,变成了跳动的音符,化为了一滴水落在清潭的涟漪,在自己的心海里一圈圈荡漾。丹霞地貌,就这样由别人的一个想法,成为了我们共同期待的地方。到榆林去,到靖边去,到波浪谷去。让文字不再成为文字,让图画不再成为图画,让记忆不再成为文字,让想法不再是想法。去靖边,看丹霞,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让自己走入丹霞,融入其中。

天渐亮,露寒霜,初阳惺忪洒东窗。来了,波浪谷。时间尚早,但是前来的人,停靠的车已然不少。随着人流,初入景点。一条玻璃栈道,搭在两山之间。行至高空,眺望远处群山万梁,沟沟坎坎。俯视下面深坑百米,是颤动,是惊险。寻着步道,走下山去。选择一条上下下上的步道,一阶阶下山,挨着旁边的山,看着周围的草。视野不那么大,可是却有徒步亲近自然的美妙。

来至火焰丹霞,感受它的魔法美丽。经万年风蚀形成的波浪状纹理,如凝固的火焰。是时间的打磨,是自然的鬼斧神工,才形成了这独一无二的秀美。游客驻足,欣赏,拍照,打卡。穿着宇航服饰的小人儿在火焰丹霞的旁边,如登陆火星,又如太空漫步。风是怎样在这边产生作用的?这丹霞又是如何产生的?哪怕是知道了它的作用,可是形成这样的奇观,又着实是不可思议的。这一次游来,这一次思考,这一次感叹,又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呢?

丹霞地貌形成的核心是红色砂砾岩在流水侵蚀为主的外力作用下,经过长期风化、搬运和重力崩塌形成的独特地貌。红色砂砾岩就是加工的原材料,以流水侵蚀为主要外力,配合着风力和重力塌陷为辅助,塑造出峰林峡谷等形态。

“想你的风,吹到了波浪谷。”远处的山,奇形怪状,近处的地形也是沟沟坎坎,曲折不平。像是被人拿着树干擦出来的,像是扩大版拿手指划出来的。草色疏稀,裸露着红色的颜体。谷很深,向前延伸,似乎又变得平坦,接连着一处开阔的平地。山体之上,形状不一。没有那完整的平面,多的是时间的更迭,形体的打磨雕饰。难以想象,又难以定格。

是一层层的,是两个小山头紧紧挨着的,是像蘑菇状的,是一个个倒立的陀螺的,形态是千差万别,虽然都是丹霞地貌,但是那千姿百态的形象,却并不令人感到疲倦。天上的云,是银灰色的。合着山谷的丹霞,正是最美的风景。天色蓝蓝,白云悠悠,山体羞红,是颜色的相搭,是景色的怡人。再配合着陕北民歌的欢快,喜乐,心静如水却又略带欢畅。为了看一线天,需排队差不多两个小时。那时间的等待,是与一线天的强烈憧憬和对生命奇迹美的渴望。

时间是有记忆的,丹霞是有历史演变厚重的。如今也是因为机缘,才有了这一次生命的璀璨罢了。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