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时的《敕勒歌》到老舍的《草原》,每个人心里或许对草原都有一种魂牵梦萦的情结。“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我想在这样的地方下走着,跑着,躺着,跳着。去看看微风浮动,嫩草摆臂,舞蹈狂欢的场景;去喂喂羊,骑骑马,收一下哈达。草原上的日出,该挂着晨光的露珠;草原上的日落,该藏着晚霞的夕阳。这么美,心儿飞。
离开榆林,前往成陵。离开文化厚重的陕北,到心驰神往的草原。在路上,是金黄的小块玉米地,是稀疏的林木,是念不上名姓的植被。路牌有了点“蒙”味,带了点自己的独特。不知,其为何这样?也许有自己的深意。到了内蒙古,你会发现,你眼中的草原,不一定就是你心目中的草原。就如“海不一定就是蓝的,梦幻般的”但是,它却给人一种更加真实的存在。
到了成陵,狂奔勒马,手持兵器的成吉思汗便走进了你的视野。他是英雄,他振兴了部落的衰败;他开疆拓土,叱咤风云。经过广场,便出现了一群骑马的士兵。一个个威武不凡,服饰不一,神态各异。原来蒙古骑兵可以如此的丰富,如此的细腻。驾车的有马,有牛,五六七八匹,蒙古包安置在轮子上,绳索紧紧地在兵士的手里面攥着。这一刻的震撼,来自于这一群塑像。
原来,“这”还不是成陵。心情更加激动,也对于前方更多了一份念想。到了地方,高大的牌坊,九十九级台阶。奔马的英雄“铁木真”,就在我们的眼前。威严的身姿,倾诉着英雄的故事;举手的刹那,尽是部落的兴衰。白色的蒙古包,满足了人们对于草原的渴望。坡上的石堆,洋溢着人们对于自然和爱情的向往。
草原人,声音是宏亮的,绝没有什么低微,害羞的成分。那么辽阔的地方,声音小了,人们怎么能够听得到?马术表演,弓箭射击。摔跤汉子,哈达情热,这就是草原上的人们。在语言的交流中,在一阵阵吆喝的声音里,尽显着自己的民族风情。
来草原,风景在路上。辽阔的地方,总让人觉得自由。近处的马,骑马的人。或是骑马的悠闲;又或是策马飞驰的狂奔。马在草原上食草,马在草原上饮水。哪怕在路上,你都想着驻足,想着观赏,想着停留,想着走近。路上的景,秋意一片。别说一叶知秋,秋来凉寒。草原的秋,是颜色,是光线,是秋光独特。有树,稀疏;有草,微黄,像极了印象派的画作。让人愉悦,令人幸福。
到了,到了,我们终于到了,苏泊罕大草原。远处的山,在蓝天云白下,是那么秀气。坐上勒勒车,在草原瞧近景,眺远方。小羊在那里散步,悠闲,吃草,喝水,躺下来晒太阳。小马在草地里跑,跑到了泥水诏,每一脚,都带着一声轻响还有水花的溅起。
来到草原,不一定是你了解的草原。但是你的一次经历,一定是你最为独特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