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地到底该归谁用?”半年前,调解人员刚踏入村组,王家与张家的争执声便几乎掀翻院墙。作为前后邻居,王家屋后30余平方米的空场,不仅成了打破多年邻里情的“导火索”,更开启了一场横跨大半年的调解拉锯战。

最初调解阻碍重重。首次碰面,双方情绪激动到剑拔弩张:王家攥着9年前的空场证明,反复强调是自家“历史使用范围”;张家坚决不认,直言空场是日常出入的“必要通道”。调解人员耐着性子沟通,好不容易敲定“张家宅基地前空间从3米扩至4.5米”的方案,双方口头应下,可次日张家就因家人反对临时变卦,调解瞬间陷入僵局。
此后数月,“反复”成了常态——前一天刚谈妥空场使用细节,转天两家就找理由推翻约定。但调解人员从未停步:时而“讲法规”梳理权责,时而“拉家常”疏导情绪。大家渐渐摸清核心:纠纷不只是空场归属,更关乎“被尊重”——王家不满张家索要时的强硬,张家却不愿说软话。

为破局,工作人员打出“组合拳”:运用行政调解、行业调解、“警司访+”等方式,联合村民调队伍,还找双方能说上话的亲友,从“情”“理”双管齐下。近一个月里,一次次组织协商,终于让两家人放下隔阂,当双手紧紧相握时,现场掌声热烈。
历时半年,双方在调解协议上郑重按下红手印。张家握着王家的手诚恳道:“以前是我钻了牛角尖,以后有事咱好好说。”这场调解,不仅厘清了30平米空场归属,更修复了濒临破裂的邻里情。正如调解人员所说:“化解矛盾从不是‘分对错’,而是找‘共情点’——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里情,远比一块空场珍贵。”
供稿:李 慧
编辑:吴冬霞
审核:王 贵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