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报社那年,我还是个揣着满腔热忱的毛头小子。单位不解决住宿,我在报社附近的官庄城中村转了半天,最终租下一间民房——墙面有些斑驳,家具只有一张旧木床和掉漆的书桌,好在离单位近,含水电每月50块,对当时的我来说,已是能遮风挡雨的安身之处。
那时总不懂“锅是铁打的”这句话的分量,明明自己囊中羞涩,在朋友面前却偏要装出大方的模样。记不清是初秋的哪一天,天飘着细密的小雨,空气里带着几分凉意。一位朋友从郑州来南阳出差,特意绕路来看我。中午我揣着仅有的75块钱,拉着他去了小西关的一家小饭店,咬咬牙花50块点了一桌菜。朋友看着满桌热气腾腾的菜,眼里满是感动,一个劲说“太破费了”。我笑着摆手,没提兜里只剩25块的窘迫,只觉得朋友远道而来,不能亏待。后来这位朋友成了某省媒的总编辑,几次邀我去做他的助理,我都婉拒了——那段苦日子里的真诚,没必要用职场关系来衡量。
在报社的日子,苦是真的苦,快乐却也来得简单。工资不高,口袋时常空空,但总觉得能扛过去。有个月月底,我从财务领到三百多块工资,还没焐热,同事突然急着用钱,张口借走250块。交完50块房租,手里所剩无几,连清水煮面条都快支棱不起来。好在门口小卖铺的老板跟我较熟,知道我手头紧,愿意让我赊账买方便面——5毛钱一包,黄澄澄的包装袋,成了我那段日子的“救命粮”。
接下来的二十多天,我的三餐几乎全是方便面。早上烧壶开水泡一包,中午下班后还是烧壶开水泡一包,晚上回到出租屋,还是一包泡面。刚开始还不觉得,吃了十几天,闻到方便面的味道就有点犯恶心,可看着空荡荡的钱包,也只能硬着头皮咽下去。直到现在,我一看见货架上的方便面,当年泡面汤的味道仿佛还在鼻尖打转,胃里忍不住泛起一阵熟悉的反胃感。
那些在城中村挤出租屋、靠方便面度日的日子,如今想起来满是烟火气。苦是真的苦,但那份不卑不亢的劲头,还有藏在窘迫里的真诚与温暖,成了我往后人生里最珍贵的回忆。
(作者单位:《人民周刊》杂志社地方事业部)
王贵‖难忘那段在出租屋吃泡面的日子

分享至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