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玉仁,西安人。中国当代著名木刻版画艺术家。早年毕业于西北纺织工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现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
他长期坚持理论钻探与实践创新,在刻纸、黑白木刻艺术创作上,勤奋耕耘,步履坚实,成果颇丰。先后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和美术评论,出版了 4 部绘画专著;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近十次个人画展。引起热烈反响,令人耳目一新。有近百幅美术作品被有关美术馆和个人收藏。他是一个极具批判精神的艺术家,曾被誉为艺术界鲁迅。
赏读他的作品,让人真切感受到,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艺术家。古人云:“画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这“惊”“喜”“思”的嬗变,无疑都展现着安玉仁的层次、境界与高度。
社会隐喻与黑白版画的深刻对接
——记著名版画家安玉仁
版画名家安玉仁先生毕生深耕黑白木刻版画,其艺术实践是对东方美学精神的臻境淬炼。他将黑白二色升华为东方哲学的核心命题,在“五色令人目盲”的智性指引下,剥离繁缛色彩,使黑与白的组合直抵视觉本质的玄奥之境。这种大道致简的美学宗旨,既是知白守黑辩证思维的深刻量化,也是中国美术“墨分五色”、“虚实相生”理念在版画课题中的创新性转化。
在《沧海飞鹰》等经典之作中黑白分明、刀味醇厚,黑色被赋予宇宙般的深邃与神秘,白色则化作呼吸性的精神留白,二者在木刻的肌理中构成生生不息的阴阳律动。画面以简洁有力的刀法构建动态,线条精准,纹理清晰,黑白对比尽显苍劲雄浑。空间层次丰富,透出苍茫大气的意境,传递自由奋进的精神,是娴熟技法与精神内涵的完美融合。这印证了他刀锋下的黑白世界并非简单的视觉对比,而是以极简承载至繁的创作观,延续了“计白当黑”的空间哲学,使东方智慧在木纹与刻痕中获得承载与重生。这种对“道”的深刻体悟与表达,为其后续直面社会现实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美学与哲学根基。
然而,安玉仁先生的艺术维度远不止于此,其近年创作的一系列极具冲击力的作品,更是将这把锋利的刻刀,精准地切入社会现实与人类困境的肌理,在方寸木版上构建起深沉而锐利的社会隐喻空间,实现了黑白艺术与时代忧思的深刻对接。在直面社会现实的新作中得到了更为震撼的诠释,勇于让版画介入现代生活的核心议题,其作品成为洞察人性幽微、警示文明危机的有力载体。一系列极具社会隐喻价值的作品横空出世。
战争与毁灭的警世恒言,让蘑菇云问号以象征核爆的蘑菇云与巨大问号的结合,直指人类自我毁灭的荒诞与终极困惑;金字塔的洞穿则暗示坚固权力结构与历史象征的脆弱与崩塌,隐喻强权终将破灭;眼睛系列中那些凝视深渊或充满惊恐的眼神,无声控诉着战争带来的创伤与绝望。他的版画里也写满生态浩劫的悲怆挽歌,凋落的鸟类家园、被污染的水家园以直观而沉重的画面,展现生态链断裂、栖息地消失、水源污染的残酷现实,是对人类无度索取与破坏自然的血泪控诉。而对人性异化与精神困境的冷峻解剖亦显得精彩深刻,猪头人身、会飞的猪以荒诞的意象,讽刺物欲横流时代人性的异化与盲目的集体癫狂,夸张哈哈镜笑脸版画则揭示了现代人面具化生存下的精神扭曲与强颜欢笑的悲哀,政治名人的眼神透过权力核心人物的过往眼神,犀利剖析权力结构的美丑”,怀念过去,鉴证未来。乌鸦栖枯枝以不祥之鸟与死寂环境的组合,营造末世般的压抑氛围;飞翔的癞蛤蟆则以不可能实现的“飞翔”,暗喻底层挣扎与超越现实的荒诞渴望;线条空间抽象则以挤压、扭结抽象化地呈现现代人精神空间的逼仄、焦虑与疏离。这些作品,无不以粗犷有力、甚至夸张变形的刀刻语言,通过黑白强烈到刺目的对比、线条密集交错的张力,构建起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
特别可贵的是,先生将木刻版画的技法修炼与道法追求熔铸一炉。在人物肖像作品中,结合当代审美秩序,力在重建黑白艺术的形而上高度。刀法简洁果断,以强烈对比的线条塑造形象。通过疏密、粗细的线条展现质感与立体感,细节处理到位,突出关键特征,避免繁杂。作品不仅是视觉符号,更是“以刀代笔、以木载道”的修行轨迹,通过形神刻画传递人物的内在气质,显示年代感和沉稳内敛。这些倾向于写实的作品,并非追求绝对逼真,而是在写实基础上提炼概括,让黑白对比的形式美感更加突出,在黑白两极的永恒对话中,抵达绚烂归于平淡的至高境界。这种对形神的精准把握和对本质的提炼能力,使其对社会现象的刻画更具穿透力。简约美与细节美在作品里相依相辅,独树一帜,共生奇观。
安玉仁已然突破旧版画题材的局限,将个体及群体的强烈情感生态、精神困境、社会压力作为核心,对人性进行深度挖掘,对文明痼疾进行无情揭示。版画主题在他的刻刀下毅然走向对复杂心理、社会矛盾、环境危机乃至人类整体命运的深刻探索与尖锐拷问。这正是安玉仁先生艺术“守天道”的更高维度体现,以黑白分明的刻痕,担当社会责任,成为警示精神焦虑、压力过载、战争阴云、生态灾难的有力隐喻。他的刀锋不仅是雕琢艺术之美的工具,更是解剖社会病灶的柳叶刀,是敲响文明警钟的木铎。其作品谨守的“天道”,是艺术对生命尊严的守护,对和谐秩序的呼唤,对人性良知的唤醒。
社会隐喻与黑白版画的深刻对接,这份以版画艺术介入现实、服务生活、共建文明的崇高精神,既是展现出了安玉仁先生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是为当今艺术界增添了一份能够直面人类共同困境的深刻悲悯与勇毅担当!作品完成了从"小我"艺术向"大我"关怀的升华,也是真正实现了社会隐喻与黑白版画艺术精神的深刻对接,其中意义,值得我们共同关注。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欧阳建华
2025年8月14日 书于北京
《观画坛感怀》
安玉仁
画坛纷扰甚嚣尘,
拾慧因人惯蹈循。
多少长安逐利客,1
往来紫陌费心神。2
邯郸学步终成笑,3
郢匠挥斤自出尘。4
莫道浮名能系缚,
清风明月属痴人。5、6
注释:
1.长安逐利客:此处化用宋黄庭坚“多少长安名利客”句,以唐代长安(帝都)象征名利场,暗指画坛中追逐功利的庸俗之辈。
2.紫陌:语出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指京城的繁华道路。此处喻指画家们奔波于名利场,徒耗心力。
3.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篇,燕国人到赵国邯郸模仿他人步法,未成反而忘己本步。讽刺画坛盲目模仿、失去自我的现象。
4.郢匠挥斤:出自《庄子·徐无鬼》中,郢地匠人挥斧削去他人鼻尖上的白粉而丝毫不伤鼻,喻指技艺纯熟、匠心独运的艺术家。
5.清风明月:化用《南史·谢谑传》“清风朗月,辄思玄度”,象征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怀。
6.痴人:指痴迷艺术、不慕名利之人,如倪瓒、徐渭等文人画家,其“痴”实为对艺术的纯粹追求。
《版画寄怀》
安玉仁
2025.9.24
本是研雕绘事人,版画为命立此身。
常将利刀代柔翰,执刃抚材见性真。
木理暗藏天地趣,挥锋镌刻露棱痕。
细摹万物原生韵,寄意抒怀入画魂。
《卅六感怀》
安玉仁
2025.9
卅六韶光疾似箭,万千况味酿如浆。
南辞桑梓营生计,北望乡关隔渺茫。
汗濡青袂沾朝露,尘染华颠覆暮霜。
未酬壮志惊闾里,且把庸常记行藏。
同胞唯我闽南居,手足千丝萦腑脏。
聚首方消眉上雪,分襟又惹鬓边苍。
昨年始卸尘间轭,此际闲吟竹下章。
画中寻乐驱愁闷,诗里怡情遣彷惶。
慈母遗影悬幽壁,兄长文集置案旁。
每诵瑶篇心欲碎,频揩老泪袖犹香。
相逢别去皆常事,爱淡情疏总感伤。
青丝骤变芦花雪,素念总怀赤子肠。
历历前尘铭刻骨,萧萧华发悄更妆。
流年不肯轻饶我,镜里颓然一老郎。
题解:
卅六:指作者自大学毕业来厦门工作生活,至今已整整三十六年。

瀚海墨韵
文脉相传,华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