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典介绍

阴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砚界的专家老师及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今天的发布会。

受砚文化研究分会委托,我就《中华砚文化汇典》(以下简称《汇典》)的编撰出版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中华砚文化汇典》是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导,由砚文化工作委员会(现更名为砚文化研究分会)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的 一部系统研究、全面记录中国砚文化起源、演变、发展及现状的大型传统文化专著。全书共设七个分卷,包括《砚史卷》《藏砚卷》《砚谱卷》《文献卷》《砚种卷》《工艺卷》和《铭文卷》,分卷含基本书目共计20册,总字数800万字,配图精美丰富,参与撰写的作者及校勘者均为砚文化领域的权威专家和代表性传承人。《汇典》以大16开精装硬塑封的 形式出版,各分卷以不同颜色区分,整体风格古朴典雅,兼具实用性与典藏价值。

本书编撰工作自2012年7月启动,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砚文化研究分会创会会长刘红军中将倡议发起,汇聚全国砚界专家、学者、雕刻家、收藏家等百余位专业人士共同参与。为确保学术质量,专门成立编审委员会、编撰委员会及编务委员会,由刘红军、张希清担任主任,并邀请王震中、刘庆柱、任大援、葛承雍、张补旺、张淑芬、蔡鸿茹等多位文史、考古、文物与社会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参与审稿工作。历时十三年精心编纂,数易其稿,终成此作。

《汇典》的编撰出版,得到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先生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他亲自担任编审委员会名誉主任并为本书作《总序》。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也将本项目列为重点研究课题,并申报文化部文化工程立项。

此外,人民美术出版社与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鼎力相助,承担出版发行工作。在此,我代表砚文化研究分会,向所有关心、支持与参与《汇典》编撰出版的各界同仁,表示诚挚感谢!

砚台居文房四宝之首,自最早的研磨器至今已有六千多年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历来用砚、藏砚、论砚者众,但系统整合历史、社会、文化、艺术、地质等多学科知识,深入梳理砚文化脉络的专著始终阙如,成为传统文化领域的一项空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为致力于砚文化研究与传播的专业组织,我会深感责任重大,故组织力量编撰此书,旨在系统挖掘、整理砚文化资源,研究其历史、艺术与社会价值,努力打造中国首部砚文化“百科全书”。本书既是对中华砚文化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当代砚文化成果的集中展示,旨在承前启后,为后人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为推动砚文化的普及、研究与发展奠定基础,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在近期召开的编撰座谈会上,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汇典》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系统性,涵盖砚史、砚种、砚铭、砚谱、收藏、工艺及文献,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堪称砚文化百科全书;二是权威性,汇聚百余名一线专家智慧,引证严谨、考据扎实,诸多内容属首次公开;三是实用性,分类科学、便于查阅,工艺部分辅以流程图示,具教学与参考价值。当然,这部巨著的价值远不止于此,期待广大读者深入阅读后提出宝贵意见。

《汇典》各卷陆续出版以来,已在砚界与社会层面产生广泛影响。2021年3月,本书作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唯一学术类课题,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并通过文化和旅游部审核,体现了其重要的学术与现实意义。

许嘉璐副委员长高度评价《汇典》,称其不仅是我国首部砚文化百科全书,更系统梳理了砚台的历史脉络,充分记录了当代砚文化的发展成果。天津博物馆研究员、砚界著名专家蔡鸿茹评价《汇典》为有史以来我国首部内容最全、涵盖最广、规格最高的砚台文化专著,填补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空白,功德无量,利国利民。

申报国家社科基金的相关评价中指出,《汇典》既总结历史,也记录当代,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普及砚文化、推动相关学术研究与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相信,随着《汇典》全书正式出版,必将引起更广泛的社会反响。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通过新华书店、主流网络平台及专业机构渠道 公开发行,并积极推动本书进入图书馆、博物馆、高校及研究机构 馆藏体系,同时面向砚文化爱好者、从业者及社会各界广泛推介。我们期待,《汇典》能够成为传播中华砚文化的 重要载体,启迪更多人了解砚、热爱砚、传承砚。也衷心希望 借助各位媒体朋友的力量,让这一文化成果传播得更远、更广!

谢谢大家!

来源:聚砚斋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axIp0N_-EG21H-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