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杨柳 文/图)她们奋战在科技创新最前沿,她们奔走于乡村振兴第一线,她们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经纬,在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中书写精彩巾帼答卷。近日,河南省三八红旗奖揭晓,郑州市5个集体、14个个人光荣获评。让我们一同领略她们的风采。
河南海一云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海一云商集团创立于2005年,是一家业务覆盖数字营销、电子商务、实体零售、人才教育等多领域的平台型企业,2024年销售额突破150亿元,女性职工占比超70%。集团以战略眼光将女性发展融入企业核心,开创“五坚持”妇女工作方法,打造“海一样板”,为女性职业发展破除壁垒、搭建云梯,引导女性员工大力弘扬“四自”精神,团结引领女性员工在高质量发展中彰显巾帼担当。目前。在1100余个直播间里,女性主播以流畅的表达吸引千万流量;800余间线上店铺背后,女性运营团队凭借敏锐市场嗅觉打造爆款产品;100余家线下实体店铺中,女性导购用贴心服务赢得客户信赖。
郑州市二七区德化街街道办事处
二七区德化街街道办事处地处老牌商业街区,辖区商贸属性突出,“两企三新”领域从业者众多。近年来,德化街街道办事处围绕“党建引领、网格赋能、服务提质”主线,聚力推进妇联工作与街道中心工作、商圈发展实际相融合,建立起组织联建、阵地联用、活动联办、服务联动、资源联享的“党建带妇建”五联工作机制。2024年10月成立二七商圈妇女联合会,覆盖商圈楼宇商户、新业态群体等女性7000余人,以实际行动践行“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联组织”,初步形成妇联融入商圈网格化治理的特色实践模式,为基层治理注入“巾帼动能”。
郑州市农业科技研究院林果研究所所长 杨巧云
杨巧云同志从事果树育种栽培工作,在农业科研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她主持完成科研成果9项,撰写论著、论文30余篇,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技术支撑。她致力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自己担任培训老师、编制培训教材,综合多种形式开展培训,累计举办培训班11场、培训农民1000多人次,有效提升村民的劳动素质。她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帮助乱石坡村发展羊肚菌种植等产业,不仅带动本村19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还在新密市袁庄乡全乡推广,带动袁庄乡700多户贫困户、1000多户低收入户脱贫致富,为探索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图。
郑州市第九中学党委书记 周继莉
周继莉同志深耕教育行业34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23年,是个“真懂真干”的教育工作者。她大力推进党建与教育深度融合,独创九中大思政课模式,倡导“书记三课”,形成红色课程创新案例。她创新科技特色育人模式,以科研驱动教育改革,提出“四维赋能”教师发展路径;推动科技教育品牌建设,打造“AI+学科”课程体系,构建“党建引领科技教育”省级示范模式。她积极践行教育治理现代化,秉承肯干能干多干干好的“四干”精神,通过“三问”调研法,开展“双培工作”,把党员教师培养成优秀教师,把优秀教师培养成党员教师。
河南天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常春丽
常春丽同志在技术攻坚与市场开拓中破局前行,带领员工将企业打造为油气新材料行业龙头,2015年公司登陆新三板并筹备主板上市,近三年贡献税收超2亿元。公司主要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15.2%,国际市场占有率达5%,生产规模、工艺技术、科技创新能力全球领先。她坚持创新驱动,带领一支50余人的科研团队潜心钻研,在油气开发新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获专利86项、省级成果8项,核心技术国际领先,为我国油气开发做出积极贡献。她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大力支持家乡旅游业发展,捐资进行景区建设;同时,利用企业吸纳农村空闲劳动力,提高村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她热心公益,积极捐资助学、抢险救灾,30多年来自费为全镇近2万居民发放春节福利,出资完善村内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乡亲们的生活环境。
河南豫科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工 尚苏平
尚苏平同志深耕玻璃蚀刻领域30年,长期坚守研发一线,不断开拓创新,改善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产品销售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热销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彰显了中国制造的魅力。她着力技术攻关,坚持“精益求精、品质为先”的理念,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产品50余种,申请专利160余项,授权50余项,先后承担国家、省、市多项科研项目,其中防眩光触屏可广泛应用于车载、医疗、手机等领域,与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她积极拓展妇女就业渠道,帮助留守妇女掌握一技之长,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女性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