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茶咖观察
作者/蒙嘉怡
编辑/木鱼
如果问今年跑得最快的茶饮品牌有谁,爷爷不泡茶一定在榜。
2025年,爷爷不泡茶表现亮眼,先是跻身《2025胡润中国新茶饮品牌排行榜》前20,后又获尚普咨询认定为行业增速第一(按销量和门店数计算),风头正劲。
这两年也是爷爷不泡茶规模腾飞的时期。据其招商合作公众号披露,2024年全年累计新增近1800家门店,总门店数突破2000家,2025年9月,全国总门店数已突破2400家。
品牌联合创始人于丽娜更是提出了“2025年保底4500家,冲刺5000家”的目标。按此计算,今年爷爷不泡茶至少需新开2100家店,在剩余时间里,平均每天要开出17家。
然而,高声量、快发展的背后,是否真正实现了高效益?这一切,仍需回到真实的门店运营中去寻找答案。
首店高开低走,
在消费者端,爷爷不泡茶凭借营销快速建立认知,但对加盟商而言,热度能否转化为持续收益才是重点。从茶咖观察的调研数据来看,无论是率先打开市场的首店,还是后续填补空白的加密店,均面临不同程度的经营压力。
爷爷不泡茶的区域首店通常开业表现优异,但难以持续。
以茶咖观察调研的江西某县级市门店为例,2024年开业2个月后,GMV冲上21万元,实收达14万元。但随后业绩逐月下滑,到了淡季(11月-次年2月),月实收约6.5万元,按照房租5500元、人工1.1万、毛利65%来计算,净利润在1.43万左右。该店实收率介于60%–70%,今年受外卖大战影响,进一步跌至58%。尽管今年暑期业绩有所反弹,同比仍下滑超25%,最终加盟商无奈筹备转让。
这并非个例。浙江某景区店在开业后的首个旺季表现抢眼,月GMV连续2个月超20万元,实收在15万左右,实收率维持在70%附近。该加盟商透露,近期实收出现明显缩水,今年8月实收12.91万元。
福建某市区首店开业后月实收最高达30万元,不过,开业一年实收228万元,剔除表现最好的1个月,月均实收18万元,较峰值跌去四成。这种落差,直接说明门店在开业热度褪去后,未能维持高客流与高转化。该店毛利率不到60%,实收率在60%~70%左右,按照单月租金3万、人工2万计算,净利润在2.72万元左右。一旦后续营收进一步下滑,或租金、人工成本上涨,门店便可能陷入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首店的选址并不差,但据茶咖观察不完全统计,在这些门店的1公里范围内,至少有15家茶饮门店,在这种高度饱和的市场中,新鲜感一旦褪去,缺乏复购支撑的门店很快陷入业绩下滑的困境。
与首店相比,加密店的经营压力更为明显。
江西某市区校园加密店月实收13万元,毛利率仅55%,远低于首店水平。扣除租金与人工,月净利润最高约1.47万元。而该店的建店成本近70万元,即便维持当前盈利水平,最快也需4年才能回本。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同品牌门店密度增加,单店盈利能力持续下滑。江西某超级加盟商投资超200万元开设4家门店,其中1家加密店已倒闭。
二手设备市场的动态也在印证这一趋势。一位茶饮二手设备商反馈,自2024年底起,陆续收到爷爷不泡茶加盟商处置设备的咨询,如今,几乎每天都有相关问询,月均回收设备约2套,且这个数字在缓慢增加。在厦门、江西等地区,多数门店生存期不足一年,最快的仅3个月就闭店。
那么,爷爷不泡茶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实收率低,成本超预期
对加盟商而言,能不能赚钱取决于两个指标:收入端的实收与成本端的投入。而爷爷不泡茶的加盟商,恰恰面临双重挤压,这也是多数门店陷入盈利困境的直接原因。
实收率,即门店实际收到的资金(扣除平台抽成、促销成本等)与GMV的比值。在加盟商眼中,实收率是决定门店盈亏的关键指标,受外卖与堂食比例、平台抽成、促销成本、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影响。
处于扩张期的爷爷不泡茶十分依赖促销活动,尤其偏向价格营销。在抖音、大众点评等平台上,推出优惠套餐,原价16元的白兰青提,券后价仅需8.9元;原价19元的咸宁桂花,券后仅需9.9元;开业买一送一、打卡免费送茶也是常态。
然而,促销成本完全由加盟商承担,品牌并未提供补贴,导致实收率持续承压。湖北某经营过多家头部茶饮品牌的加盟商透露,爷爷不泡茶的综合实收率约60%,部分门店在外卖大战后甚至跌至55%。相比之下,霸王茶姬部分商场店实收率仍保持在70%~75%,茉莉奶白在67%~80%,茶百道约70%。这意味着,同样卖10万元GMV,加盟商实际能拿到的钱比同行少1万-1.5万元,再扣除成本,赚钱自然越来越难。
除了收入端的实收率问题,成本端的超预期也推高回本难度。据官方加盟政策,不含租金与押金,30平方米门店前期投资约33万元,当中包括品牌使用费1万元,品牌维护费1.98万元,品牌合作服务费4万元,品牌保证金1万元,日常运营管理费1万元/年,大众点评商户通用费6800元/年,设计费2000元,线上运营外卖平台服务费3000元,员工培训费2000元,设备费10万~12万元,广告费+软装费1万元,硬装费用2500~3200元/㎡,首批物料费5万元。
在头部茶饮品牌中,这样的投资金额已经算得上实惠,也成为吸引中小投资者的重要卖点。但多位加盟商透露,实际落地成本普遍超过50万元。在行业进入存量竞争的背景下,优质点位租金和转让费大幅上涨,进一步推高了投资门槛。江西一位加盟商直言,闭店直接原因是“租金过高,成本难以覆盖”。
实收率低迷导致收入缩水,成本超预期导致支出增加,一减一增之间,加盟商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这也成为爷爷不泡茶扩张模式下最突出的矛盾。
门店分散,产品力不足
除了盈利模型脆弱,爷爷不泡茶还面临门店布局过度分散和产品竞争力不足等更深层次的挑战。
产品方面,爷爷不泡茶虽以“武汉香片茶”为灵感提出“东方香茶”概念,与霸王茶姬、茶颜悦色等形成一定差异,但仍属轻乳茶赛道,与头部品牌的核心客群和产品逻辑高度重叠,未能建立独特竞争壁垒。
更关键的是,产品口碑并未成为“加分项”,消费者评价呈现明显两极分化:部分用户认可其“口感细腻、香气突出”,但也有大量用户反馈“香精味重”“口感寡淡”,甚至有消费者表示“喝一次就够了,不会复购”。产品力的不稳定,进一步加剧了门店依赖促销拉新的状况,当促销停止,客流便急剧下滑,这也是首店“高开低走”的核心原因。
再者,爷爷不泡茶的快速扩张,很大程度上依赖低门槛吸纳加盟商,但这一策略也带来了隐患。
一方面,加盟商质量参差不齐。头部品牌如霸王茶姬,对加盟商要求极为严苛,加盟成本近百万元。而爷爷不泡茶将加盟门槛降至30万元左右(不含租金、人工),低门槛虽快速吸引了大量中小投资者,但也导致加盟商运营能力、资金实力参差不齐,部分加盟商缺乏茶饮行业经验,进一步拉低了单店经营水平,同时增加了管理风险。
另一方面,快速扩张下供应链与管理能力遭遇严峻考验。据茶咖观察统计,截至2025年9月,爷爷不泡茶已进入281座城市,总门店数超2200家,平均每城市仅8家店,其中门店数量≤3家的城市有145个,占比超50%。
这种“广撒网”策略在扩张初期有助于增强加盟信心、快速提升全国知名度,但也带来了巨大的运营挑战。
一是门店过于分散,无法形成高效的物流配送网络,还需要建立更多、更分散的区域仓,或者依赖成本更高的第三方物流,增加了库存管理和仓储成本。二是虽然总部总体采购量大,但分配到数百个城市的订单零散,在与本地供应商议价时可能反而不如当地密集布局的小品牌有优势。
面对经营压力,爷爷不泡茶在品牌营销方面持续加大投入,试图巩固年轻消费群体心中的认知与好感。2025年,品牌相继邀请叶童担任樱花大使、李昀锐代言空山栀子系列,7月更宣布舒淇成为品牌代言人。
营销的热度并不能掩盖品控方面的短板。今年5月,有消费者发布视频称,一杯17元的“初恋玫瑰青提”奶茶未开封却只有半杯,不少网友表示有类似经历,暴露出高速扩张中所隐藏的管理漏洞。
爷爷不泡茶错过了行业爆发的时机,又在广撒网、搞营销,总需要“补血”。 据《姚兰Yvonne》报道,爷爷不泡茶2024年净利润约为7000万元,2025年预计实现净利润2亿元,正寻求融资。
此外,爷爷不泡茶的核心商标至今尚未注册成功,后续可能面临商标侵权、品牌授权等法律风险,而这些风险最终将传导至终端加盟商。
最后
从300家到2400家,爷爷不泡茶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多数品牌十年的扩张之路,也凭借高增速成为行业焦点。然而,光鲜的规模扩张背后,是不少加盟商面临的盈利困境和闭店现实。
要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跃迁,爷爷不泡茶不能只靠开店速度和营销声量,更需构建坚实的产品复购体系、稳定的单店盈利模型,以及高效可控的供应链系统。
这条路,注定漫长且充满挑战。

壹览商业
壹览商业官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