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它使用榫头与卯眼阴阳咬合的方式实现木构件的联接,在不用任何钉子的情况下建成坚固的广厦。这种古老的营造智慧在今天依旧熠熠生辉。北京大兴机场的钢结构屋顶就采用榫卯方式进行模块化设计,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采用《营造法式》中的燕尾榫结构,获得了“全球最佳公共建筑奖”。

榫卯的智慧不仅可以用在建筑上,也可以契合于企业智能化的演进中。当AI技术发展到新的阶段,大模型以多种方式为企业带来多样化的价值。企业反而会有一种“AI提供的能力太多,不知道如何联接与组合”的尴尬。AI算力、大模型、智能体等要素都十分关键,但如何才能将他们组合在一起,组成属于企业自己的智能广厦?

或许,在AI的繁荣时代,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落地行业,解决问题的AI全栈协同能力。需要以后端的AI算力为卯眼,以前端的智能体与大模型能力榫头,构成算力、数据、AI算法与应用服务的无缝咬合,动态适配,最终才能在业务层形成“越用越稳固”的全栈协同结构,如同中国建筑在岁月中愈发坚固的榫卯结构。

而在目前的云服务市场上,能够达成AI榫卯般全栈协同能力的,只有华为云而已。在第十届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计算CEO张平安表示:“华为云将通过软硬协同、架构创新,持续为客户打造更领先、更有价值的云服务。同时,华为云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AI和算力产业上,让千行万业的应用更容易,更好地生长在华为云的黑土地上。”让我们从AI新纪元中企业需要面对的真实问题出发,一起去读懂华为云通过AI算力底座、产业智能体、盘古大模型等AI布局,构筑起全栈协同的AI榫卯。

我们已经抵达了真正的AI繁荣时代。企业搭建智能能力的基础设施变得非常复杂,能够选用的AI能力异常多样。但选择太多也会产生新的烦恼,面对繁复多样的AI基础设施与服务、应用方案,企业也会陷入新的困境。

今天的AI,对于企业来说就像有层出不穷的优质木材摆在面前。虽然看起来各个都好,但企业却不知道如何将它们搭建成一座完整的房子,这也就是所谓的“木不成屋”。具体而言,企业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系列全新问题: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