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地 唐强 通讯员 卢聪
“等了八年,今天终于拿到了!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真的太感谢高新区管委会、感谢办事处和社区的同志们了,没有他们的坚持,不知道还要等多久。”9月10日,高新区石佛办事处西湖颐城小区首批不动产证的发放仪式在小区广场举行,张女士作为居民代表之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历史遗留问题错综复杂,八年期盼成心结
鲜红封皮、金色国徽的证书,虽薄却重若千钧,承载着居民八年的翘首以盼。据了解,自2017年起,小区居民便陷入“有房无证”的困境。“办证难”,源于多重历史遗留问题的叠加:开发企业资金链断裂、项目手续不全、土地抵押查封等多种原因,项目陷入停滞,后续的规划验收、竣工验收备案、产权初始登记等环节均无法正常进行。
焦虑与失望情绪在居民中不断累积,业主李先生的感慨道出了众人心声:“为了这个证,跑了无数趟、找了多个部门,可问题像一团乱麻,涉及的环节太多、症结太复杂,始终解不开。” 八年漫长等待,成了居民追求安居乐业路上一块沉甸甸的 “心病”。
多部门协同联动,勠力同心破坚冰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面对这一沉积多年的民生难题,高新区管委会高度重视,将其列为重点民生督办事项,下定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成立了由区领导牵头,规划、住建、税务、自然资源、行政审批、法院、街道办事处、社区等多个单位组成的“问题楼盘化解工作专班”,打破部门壁垒,建立联动协同机制。
工作专班首先对西湖颐城小区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梳理,厘清债权债务关系、项目审批流程、欠缴税费等关键症结。“每个问题楼盘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必须‘一盘一策’精准施策。”专班负责人介绍道,“我们召开了数十次协调会,有时为了一个细节、一项政策的适用性,各部门要反复磋商论证,既要依法依规,又要勇于创新担当,寻找政策依据和现实困境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针对小区办证主体缺失问题,研究出台解决方案;住建部门全力推进项目后续验收工作;行政审批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事项实行“即来即办”,大幅压缩办理时限……各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目标只有一个:尽快为居民办好不动产权证。
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敲门入户”访实情
在区级层面强力推进的同时,属地石佛办事处和西溪花园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前沿阵地优势。他们探索实践“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模式,将解决西湖颐城小区办证难题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中之重。
西溪花园社区党支部将西湖颐城小区703户划分为2个三级网格、12个微网格,发动网格员、党员楼栋长、志愿者组成“办证服务小分队”,开展“敲门入户”行动,详细记录每户家庭的具体情况和特殊困难,建立完善的问题台账和需求清单。
“那段时间,我们社区的工作人员和网格员几乎泡在了小区里。”西溪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卢聪回忆,“有的居民一开始不理解,有怨气,我们就一遍遍解释政策、说明进展;有的居民材料不全,我们就帮忙联系查找、指导补充;有的老人行动不便,我们就上门服务。就是要让居民知道,党和政府始终和他们站在一起,正在全力解决问题。”这种“接地气”的工作方式,不仅精准掌握了实情,更有效安抚了居民情绪,凝聚了共识,为后续工作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创新工作方法,“对症下药”疏堵点
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带来的诸多政策瓶颈,工作专班没有墨守成规,而是秉持“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依法依规、便民利民”的原则,大胆探索创新工作方法。
针对开发企业缺失无法履行主体职责的问题,探索采用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为主体申请办理模式,在政府主导下完成项目验收、测绘等必要程序;针对部分手续不全问题,在确保安全和不违反强制性规范的前提下,采取“证缴分离”、“并联审批”等方式,容缺受理,先行办理登记手续;针对部分居民因时间久远导致购房合同、发票等资料遗失的情况,协调相关部门通过查询档案、联合认证等方式予以核实确认……一系列精准“对症”的创新举措,有效疏通了办证过程中的一个个“堵点”和“断点”。
在整个问题化解过程中,各级部门始终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将沟通协调、民意征集贯穿工作全程,确保每一步工作都符合居民期待。
终于,经过长达八年的不懈努力,跨越无数障碍,西湖颐城小区的不动产权证办理工作迎来了曙光。当居民们接过那本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时,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有的居民甚至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这批迟到的“红本本”,温暖了千家万户的心,也书写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