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随着A股市场的稳步向上,ETF市场也水涨船高,获得了大批量资金的加持,更是在8月26日首次突破5万亿元。不过自昨天回调开始,ETF市场再度出现了资金的净流出。
一般来说,ETF是机构投资者(保险、公募、外资等)的重要配置工具,若某类ETF规模持续增长(非短期套利导致的脉冲式增长),往往意味着机构在增配该方向,代表着机构对市场或赛道的认可,也能够帮助投资者快速定位热点、验证持仓逻辑。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需警惕主题ETF的资金拥挤、套利资金导致的虚假规模增长。另外,ETF的“规模增长”也不能作为唯一决策依据,还需将规模增长与“估值、基本面、自身风险偏好”结合才能更好的去投资。
而今天,就让我们从近一天、一周、一个月维度来看看,资金流入和流出最多的十只基金都是哪些,看看机构都青睐哪些板块,给近两天的投资提供一个参考。
近一天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全市场ETF规模维持在5万亿上方,股票型ETF规模3.4万亿元,虽较8月26日突破首日有所下滑,但仍处于高位,也反映出资金对于ETF工具的配置需求未发生逆转。
从净流入维度来看,资金呈现出显著的“政策敏感型+产业热度型”配置特征。净流入前10的基金中,有5只名字携带科创、人工智能字样,显示出近期政策导向与产业事件结合的必然导向。一方面,近期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政策红利的释放提升了市场对AI产业链的长期估值预期;另一方面,寒武纪等AI芯片企业近期股价的强势表现,形成了板块热度的“催化剂”,短期赚钱效应吸引增量资金向相关主题ETF集中。
净流出方面,则主要以宽基指数和相关ETF为主。流出资金最多的三只ETF分别为,华泰柏瑞、易方达旗下沪深300ETF和易方达旗下创业板ETF,这一现象与8月27日以来的行情回调形成强关联。宽基ETF作为跟踪市场整体走势的工具,其净值波动与指数同步性强,在行情回调阶段,部分资金出于“锁定收益”“规避短期波动风险”的需求,选择减持宽基ETF,尤其是前期持仓较重的机构资金,通过减持沪深300、创业板ETF实现组合仓位的被动防御。
近一周、近一个月
事实上,从近一周和近一个月上更能看出上述变化的过程。从近一周维度来看,资金流入前十的ETF中有6只均为宽基ETF,不过人工智能ETF也开始展露头角,出现在了第10的位置。
近一个月来看,宽基ETF仍是资金流入的主力军,占据了资金流入前十中的6个位置,与近一个月来A股的行情不谋而合。
从以上数据来看,宽基ETF的集中流出或暗含“风格切换”的意图。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以大盘蓝筹为主,创业板指则聚焦成长股,近期两者的同步流出,反映出资金对“大市值 + 传统成长”板块的短期分歧加大,一方面,沪深 300 成分股中的金融、消费等板块短期缺乏明确的业绩增长点,难以支撑资金持续加仓;另一方面,创业板指中的新能源、医药等传统成长板块,尚未出现业绩反转信号,叠加AI等新兴成长板块的“吸金效应”,资金从传统宽基向新兴主题ETF转移的趋势愈发明显,宽基 ETF 的流出本质上是资金“弃旧换新”的调仓结果。
来源:公众号闻基期舞

闻基期舞
个人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