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盈残缺处 石窟美永恒
——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巩义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欣伟
“此次巩县石窟拍摄,是对整个团队摄影技术的一次提升与淬炼。”巩县石窟摄影艺术展开幕之际,张欣伟感慨不已。在此次拍摄过程中,无论是细节毕现的佛像特写,还是纵览全窟的全面记录,曾经那些游客不曾注意的、不被关注的,以及无法一眼看完的种种角度,都在摄影家的镜头下,完成了全新的艺术呈现。而这一切,对张欣伟而言,离不开整个团队的学习与进步。
徐宗福 图
“你看这张拍摄于第一窟中心柱的全景图,它是用十几张照片拼接而成的。”回忆起当时石窟拍摄的难题,“狭窄”二字,成了布景取像的重点难题。摄影作为“以光作画”的艺术,石窟内部的狭小空间不仅让灯光设备难以安置,也极大限制了镜头焦距调整变化的区间。因此,在以文物保护为前提的基础上,摄影小组改造脚手架、紧贴墙壁、多次拍摄拼接求全,最终才有了这张展现第一窟大空间的摄影作品。
有了这次拍摄经验后,以后凡是遇见技术难题,张欣伟和同事们便“见山开路,遇水搭桥”,不断学习并解决着一个又一个问题。在网络上,他搜寻优秀前辈拍摄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的采访与资料;在工作中,他耐心调整灯光与拍摄角度,一次次找寻最佳拍摄机位,在实践中获取灵感,再用灵感反哺创作。
从风光拍摄到纪实摄影,再到纪实摄影将镜头对准珍贵文物,摄影题材变化的同时,张欣伟的创作水平也在走向提升。造像的永恒之美在摄影创作中完成复原。
“石刻是残缺的,但美是永恒的。”张欣伟说,用摄影作品记录并传播优秀文化遗产,它的作用独一无二,就如同这被光影赋予重生的佛像,它以更美观、更艺术化的方式,去收获群众喜爱,并且让巩县石窟之美传递得更远。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