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健康之声
撰文丨九裘小妹
编辑|塔尔·小康A
当“烧钱换增长”的游戏规则不再奏效,曾凭借“医美面膜”概念风光上市的敷尔佳,正深陷增长泥沼。2025年8月21日披露的半年报,将这家医美护肤龙头的困境彻底摆上台面:营收利润双降、营销成本高企、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集中爆发,其依赖多年的“重营销轻研发”模式,在行业竞争加剧与消费者需求升级的双重冲击下,裂痕愈发明显。
营收利润双降的背后,是敷尔佳试图通过“砸钱”稳住市场地位却未能如愿的尴尬。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8.63亿元,同比下滑8.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亿元,降幅更是高达32.54%,扣非后净利润跌幅进一步扩大至48.66%。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短期波动,一季度数据已显露颓势——当季营收3.01亿元,同比骤降26.39%,净利润9138.43万元,同比下滑39.77%。
为扭转下滑局面,敷尔佳选择加大营销投入,然而高额的费用投入并未转化为增长动力,反而加剧了利润压力。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同比激增39.56%,人员薪酬与宣传推广费的双重加码,成为净利润下滑的核心原因之一。与此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54.69%,营销费用的大量流出直接削弱了公司的现金流健康度,仅靠大额存单到期收回本金才让投资现金流净额呈现正向增长,这种“拆东补西”的状态难掩经营层面的疲弱。
回溯敷尔佳的发展路径,“重营销轻研发”早已是深入骨髓的经营惯性。从2020年到2023年,公司四年间累计销售费用高达14.51亿元,而研发投入合计仅5498.75万元,研发费用不足销售费用的零头。这种失衡的资源分配模式,在行业发展初期或许能依靠营销造势快速占领市场,但当行业进入精细化竞争阶段,短板便暴露无遗。
如今,敷尔佳面临的市场环境已今非昔比。一方面,行业竞争格局持续恶化,头部品牌集中度提升的同时,新锐品牌凭借灵活的营销玩法和差异化产品快速崛起,不断挤压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线上渠道的“副作用”逐渐显现,无论是对大促活动的依赖,还是对达人营销的过度追捧,都让经营成本居高不下。达人营销虽能带来短期曝光,但长期来看,不断攀升的合作费用已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敷尔佳上半年的营销投入困境,正是行业这一现象的缩影。
更严峻的挑战在于,消费者需求正在加速升级。过去,依靠“医美面膜”概念和密集营销就能吸引消费者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用户更看重产品的品质、功效与使用体验,需求呈现个性化、多元化趋势。而行业技术迭代速度的加快,新成分、新技术不断涌现,也对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对于长期“轻研发”的敷尔佳而言,不仅面临研发投入不足导致的产品创新滞后问题,还存在研发成果难以转化的困境——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过程中,部门协作、流程衔接、设备适配等环节的问题,让有限的研发资源难以转化为实际效益,进一步拉大了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产品结构单一则是敷尔佳的另一大“致命伤”。目前,公司核心营收与产品线高度依赖“敷尔佳”单一品牌,且集中在贴片类产品上。这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经营策略,抗风险能力极差。一旦贴片类产品遭遇政策调整、消费者信任危机等问题,或“敷尔佳”品牌形象受损,将直接导致公司整体销售规模大幅下滑。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这种单一的产品结构,无疑让敷尔佳的经营风险陡增。
面对多重困境,敷尔佳虽在半年报中提出了应对措施,包括孵化子品牌、升级核心品牌、优化渠道管理等,但从实际行动来看,这些计划仍停留在“纸面”阶段。子品牌的培育需要长期的资源投入与市场验证,而渠道管理的优化也并非一蹴而就——线下渠道的库存、价格管控难题,线上渠道的营销投入效益不确定性,都是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顽疾。
更关键的是,若敷尔佳不能彻底扭转“重营销轻研发”的思维,即便推出再多应对策略,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研发能力的薄弱会导致产品创新乏力,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升级的需求;过度依赖营销则会持续吞噬利润,形成“投入越多、利润越少”的恶性循环。从半年报数据来看,这种循环已经开始显现,若不及时调整,敷尔佳恐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失势。
曾经的“医美面膜龙头”,如今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对于敷尔佳而言,想要走出增长困境,不仅需要重新平衡营销与研发的资源分配,打破产品结构单一的枷锁,更需要重塑核心竞争力。否则,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烧钱换增长”的老路走不通,新的出路又未找到,这家曾经的行业标杆,或将逐渐褪去光环。

九州商业观察
九州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