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相信这个瞬间真的发生了——那个象征A股价值信仰的“茅台”,被一家AI芯片公司悄然超车。2025年8月28日,寒武纪股价收于1587.91元,首次超过贵州茅台,成为A股有史以来股价最高的公司。这一击,不仅打破了资本市场多年的惯性排序,也在无声中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从白酒到芯片,从护城河到大模型,信仰在转移,资金在迁徙。

而在这场剧烈切换的洪流中,一个熟悉又神秘的名字再次被推上风口——章建平。他是寒武纪的第二大流通股东,也是这场风格轮动中最先吃到螃蟹的人。短短四个月,账面浮盈超56亿元,单日飙升13亿。他不吭声、不喊单,不直播讲股,只在中报悄然露面,却一次次踩中行情的节奏点。相比股价的高潮,更让人着迷的是——这个“神级牛散”,到底是怎么看穿这场AI信仰交易的?

一、寒武纪登顶:科技股引爆A股信仰切换

如果说茅台代表了“拿着就能赚”的确定性,那寒武纪就是“信仰投机”的不确定性极限。一个是酿酒,一个是造芯,看起来毫无交集,却在2025年8月28日,完成了股价的权杖交接——寒武纪以1587.91元的收盘价,首次站上A股“股王”宝座,成为全市场最贵的一只股票。那一刻,投资者心照不宣:A股,变天了。

这不是简单的股价比拼,而是一次资本叙事的洗牌。过去10年,机构把“消费、医药、地产链”当作压舱石,而如今,全市场最贵的公司,变成了一家烧钱搞研发、还没有大规模盈利的AI芯片厂。寒武纪的登顶,像是一记闷棍,打在价值投资者的脸上,却让投机者热血沸腾。

推动寒武纪飙升的,是算力,是AI,是“国产替代”的想象空间,更是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传导的“模型焦虑”。在ChatGPT引爆全球之后,大模型训练的浪潮席卷中国,各类AI创业公司争抢芯片、服务器、带宽和数据,寒武纪恰好踩中了这轮上升电梯,成为资金密集下注的标的。与之对应的,还有不断刷屏的词:昇腾、千问、DeepSeek、RAG、智算中心……仿佛谁能造出真正的国产“英伟达”,谁就能把指数带飞。

而资本从来不等基本面兑现,只看想象力天花板。半年内,寒武纪股价从658元一路暴涨至接近1600元,涨幅超过140%。哪怕营收增速未必匹配,哪怕净利润还在亏损,市场依旧疯狂。这场行情,不是算出来的,而是卷出来的。是板块之间的挤兑、流动性的自我放大,也是一次“去茅台化”的情绪宣泄。

但所有的风格切换,最终都会落到筹码结构和市场心理上。当寒武纪超越茅台,不仅意味着A股投资者愿意为未来买单,更意味着,越来越多资金已经从“喝酒吃药”,转向“芯片大模型”。这一次,是科技股站上了C位,改写了A股的主线叙事。

二、章建平浮盈56亿:牛散的神级出手

如果说寒武纪是这场AI行情里最亮眼的舞台中央,那章建平,就是提早半年就站在聚光灯下的那个人。别人等风来,他造风口。他的名字没出现在财经热榜,却几乎每次行情爆发前,已完成布局。这一次也不例外。

回头看,章建平首次现身寒武纪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是在2023年第四季度,那时候AI板块刚从年初的狂热中退潮,市场上流传更多的,是对盈利模式和现金流的质疑。但章建平却逆势出手,彼时股价还在658元,几乎没有人预料到这家亏损的AI芯片公司会在半年内变成A股“股王”。别人担心寒武纪“讲故事”,他先把剧本买下来。

他的逻辑,从不依赖热搜。他不在意宏观趋势如何多空胶着,也不会等券商发出“强烈推荐”后才入场。他看重的是筹码结构和产业趋势交汇的拐点——一个技术拐点、一个估值修复窗口,往往就是章建平下场的起点。他既不贪图长线确定性,也不纯做短线博弈,而是介于“波段战术”与“趋势逻辑”之间的快刀手。

寒武纪不是孤例。他在2024年二季度新进的其他标的也极具风向标意义:慧博云通、宁波华翔、龙溪股份、长阳科技——看似不同行业,实则高度同频。要么卡位AI+金融科技、要么深耕人形机器人赛道,要么在高端制造材料领域有技术护城河。这些股票的共同点只有一个:市场还没有完全定价,但产业趋势已经明朗。

比如慧博云通,它干的事情就是用AI帮金融机构做数据治理和智能风控,属于低调又“刚需”的技术服务商;再比如宁波华翔,传统汽车零部件龙头转型做人形机器人代工,这种“产业老兵+新题材”的配置,简直是资金最喜欢的模版。

在这些股里,章建平的操作也呈现出一种精致的“仓位美学”——不是一股脑梭哈一只,而是多点撒网、分散风险、集中主题。他不是简单押注个股,而是在押一个方向:AI将持续重构中国资本市场的估值体系。

他不接受采访,不开设社交账号,不参加股东大会,甚至很少有人见过他在公开场合露面。但他的操作,却每隔一段时间就像幽灵一样在中报或龙虎榜中闪现:不吭声、不追高、不恋战,来无影、走无声,却总能在市场情绪还没烧起来的时候完成潜伏。

某种意义上说,章建平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而是一种A股生态下极少数人掌握的“高阶玩法”:顺着产业趋势埋伏,配合估值底部博弈,等市场情绪点火,迅速放大胜率。寒武纪爆赚56亿,只是他在这条路径上又一次成功演绎罢了。

三、慧博、龙溪、宁波华翔:下一个“寒武纪”在哪里?

在章建平的投资逻辑里,没有孤注一掷,只有主题战役。寒武纪不是孤例,而是一次成功落地的策略样本。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他在2024年二季度悄然建仓的那几只“潜力股”:慧博云通、龙溪股份、宁波华翔、长阳科技。这些公司,散布在不同领域,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与AI有关,且仍在预期兑现的早期阶段。

慧博云通,是一家金融科技服务商,主营业务是帮助银行和券商完成数字化转型,听上去不够性感,但细想却是“隐形刚需”。它不讲故事,却拥有实打实的技术壁垒,在AI落地应用层中扮演着“系统底座”角色。章建平买入387万股之后,该股年内涨幅已达137%。在一众AI题材公司中,它或许不是最亮眼的那颗星,但恰恰可能是最稳的那一颗。

龙溪股份,原本是轴承领域的传统企业,却通过核心材料的技术迭代,切入了人形机器人关节的“自润滑轴承”环节。这是典型的“老瓶装新酒”:原有工艺支撑公司估值不高,而新题材则提供了重估可能。年内涨幅147%,是章建平组合中最激进的品种之一。它不是最热的题材股,却踩中了人形机器人这个产业爆点的早期爆发窗口。

宁波华翔的打法,则更接近“故事驱动”。作为汽车零部件龙头,它在今年二季度通过子公司切入了人形机器人代工,获得了智元科技的生产授权。从制造逻辑上讲,这家公司具备整机装配和供应链整合能力,天然适合做机器人的“代工厂”。章建平在其股价低位时建仓615万股,如今股价已翻倍。这笔操作,像极了他当年参与海康威视、视觉中国、杭氧股份时的节奏——提前锁定制造转型的爆点企业,然后静待市场反应。

长阳科技,可能是这几只股票中最“冷静”的那一只。年内涨幅40%左右,涨幅不算突出,但基本面扎实。作为光学膜、高分子膜的头部供应商,它服务的是新能源、光伏、储能这三条长线成长赛道,技术积累深、下游客户稳。这更像是章建平组合中的“防守型配置”——在狂风暴雨中留一笔仓位给确定性。

回头看,这组组合堪称一套“科技+成长”的进攻型阵容:慧博打平台、龙溪拼材料、宁波华翔拼代工、长阳压赛道——全员围绕“AI+机器人+智能制造”的主线展开,覆盖了从算力到底层硬件的多环节卡位。这不是简单的“追热点”,而是一场战术层面的“局部包围”。

也正因如此,每当市场喊出“下一个寒武纪是谁”时,这几家公司都会被反复提起。但更值得思考的是:这些标的的暴涨,真的是公司实力兑现?还是因为章建平提前买了,市场“照抄作业”带来的短期资金效应?

站在现在,没人能给出标准答案。但章建平给出的路径,已经非常清晰:选择有前瞻产业趋势、有低位筹码、有改写估值可能性的公司——然后等市场自己发现。

他不是冲在话题最前的那个人,但几乎每次热点诞生,他的身影总能提前半年出现。这种“半透明战法”,看似毫无章法,实则步步为营。

尾声|新股王登基之后:信仰、泡沫,还是下一轮风口?

寒武纪登顶的那一刻,投资者看到的或许不仅是“AI股暴涨”,而是一种更深层的市场情绪转向。茅台被超越,并不意味着价值投资就此终结,但却清晰地告诉我们:A股投资者的胃口,已经变了。

如今的市场不再迷信“低波动、长逻辑”的白马路线,而是更偏好“高想象、高动能”的成长标的。从AI算力到人形机器人,从算力芯片到底层材料,一条新的定价链条正在悄然建立。它不一定合理,但绝对真实。

站在这场风格切换的浪潮之中,章建平无疑是最早做出行动的那个人。他没有喊口号,也没有等风来,而是选择自己造风。他手里的寒武纪、慧博云通、龙溪股份们,也许并不完美,但它们都踩中了那个黄金的节奏点:低估值、高预期、未爆发。

当然,市场最终会冷静下来,寒武纪也终将面临基本面兑现与估值修复的双重考验。但在这场交易大戏落幕之前,我们能从章建平身上学到的,不是去追一只涨停板,而是理解——如何在喧嚣中保持克制,在风口前悄然埋伏,在估值混乱时,看见趋势本身。

或许,这才是真正属于章建平的“投资信仰”。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高见科技论

官方

+ 关注
查看更多文章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