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岸尚景B区9号楼一单元,一部崭新的电梯平稳运行,给居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心与便利。这背后,是丰庆路街道呈祥社区党支部深学笃行“枫桥经验”,历经数月不懈攻坚,联合居民协商共治,成功破解老旧电梯改造“老大难”问题的生动实践。

难题凸显:老旧电梯成“烦心事”

东岸尚景小区建成于2012年4月,随着房龄增长,电梯故障愈发频繁。9 号楼一单元北梯因严重故障已彻底关停,剩余南梯也多次出现卡顿、关人、急速下降等危险情况。更棘手的是,小区因历史原因无产权证和维修基金,电梯投入使用未满 15 年又无法申请超长期特别国债,电梯大修或更换的费用只能依靠业主自筹及物业共同承担。小区人员构成复杂,租户占比近半,常住业主中老人多、经济条件差异大,电梯改造成了“烫手山芋”,难以推进。

走访调研:倾听民意摸清诉求

面对僵局,社区始终锚定“矛盾化解在基层”的“枫桥经验”核心,在分管领导王震委员的指导下,将“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与协商共治理念深度融合,贯穿于整个改造过程中。呈祥社区书记石磊带头立下“军令状”:“居民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决不能让电梯问题变成‘上交的矛盾’!”为了摸清居民的真实诉求,书记带领支部成员、网格长以及社区工作人员,开启持续一个月的走访调研工作模式,挨家挨户上门沟通做工作。白天,他们敲开老人的家门,耐心细致地交流;晚上,等上班族和租户下班后,再深入交谈,把每一户的意见和顾虑都记在本上、放在心上。这不仅是信息收集,更是把“协商桌”搬到居民家门口,让大家感受到“自己的事情自己有话语权”。

搭建平台:共商共治解难题

为让协商更高效、治理更协同,社区党支部牵头成立了由网格长、业主代表、物业负责人组成的电梯工作小组,打造“居民事居民议、大家事共同管”的共治平台。工作小组一边配合社区走访,把零散意见梳理成“需求清单”;一边主动对接专业机构,调研技术方案、核算资金预算,还通过实地考察、三方比价、邀标公示等流程确定施工单位,全程在单元楼公示栏公开,让每一步决策都晒在“阳光下”。同时多次召开居民议事会,现场答疑,真正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算清三账:消除顾虑促共识

针对居民“怕吃亏”的心理,社区帮他们仔细算了三本账:安全账——当前电梯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若不及时处理,所有电梯都将停运,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经济账——对比大修与更换电梯的长期成本,按楼层算出每户均摊费用,让居民清楚了解资金使用情况;情理账——“楼上楼下都是邻居,在安全问题上,大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唤起居民的责任感和邻里情谊。对于“想修不想换”的个别居民,邀请懂电梯工程的业主现场讲解,用老化程度、零件匹配与磨损等专业数据说明“大修只能解一时之急”;对“担心资金乱用”的居民,提出由社区、物业、业主代表建立三方共管账户;对租户集中的楼层,联合租户做通房东的思想工作,讲清“改造后房屋更易出租”的长远好处。书记还带着大家研究周边小区改造成功案例,用实实在在的变化,消除居民心中的疑虑。

成果初显:新电梯带来新生活

最终,在第 18 次协调会上,当更换电梯的方案被举手表决通过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如今,新电梯平稳运行,单元楼里的笑声多了起来。“以前带孙子下楼得提前半小时,就怕电梯出问题,现在摁下按钮心里特踏实!”家住 7 楼的张阿姨笑着说。租户小王也感慨:“社区把大家的顾虑都想到了,召集多方商议的方案真好,这种认真办实事的态度,让我们在这儿住得更舒心了。”

立足当下:持续发力创和谐

从最初的“众口难调”到最终的“齐心合力”,这场电梯改造攻坚战,既是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中的鲜活应用,更是党建引领协商共治的生动答卷,它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让居民真正参与到治理中,再难的“硬骨头”也能啃下来。接下来,呈祥社区党支部将继续以“枫桥经验”为指引,把协商共治的“种子”播撒到更多民生领域,用心解决居民的急愁难盼问题,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创建和谐幸福家园。社区将始终秉持“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理念,持续发力,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通讯员  石磊 夏敏)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金水区丰庆路街道办事处

金水区丰庆路街道办事处

+ 关注
查看更多文章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